《DISCOVERY摩托车的诞生》( A Bike Is Born)[TVRip]

王朝简介·作者佚名  2009-04-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说明  因可能的版权问题本站不提供该资源的存贮、播放、下载或推送,本文仅为内容简介。

中文名: DISCOVERY摩托车的诞生

英文名: A Bike Is Born

资源格式: TVRip

发行时间: 2005年

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简介:

摩托车是使用引擎动力的通常二轮,少数三轮的车辆。臺湾的交通法规称摩托车作“机器脚踏车”,一般人和交通标誌常简称机车,但也能称作摩托车。中国大陆不称摩托车作机车。“机车”在中国大陆是指火车头,在臺湾也能称火车头作“机车”。香港和澳门多称摩托车作“电单车”,但也能称作摩托车,例如“香港摩托车商会”等。

摩托车的历史

在全球的车辆发展史里面都是先有脚踏车再来是摩托车最后才有汽车的。世界机车的发源地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义大利等国,以及北美洲的美国。世界上最早的第一部机车在1769年,由法国人库钮(Nicholas Cugnot)使用蒸气引擎组成。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Gottlieh Daimler),将一具四衝程的汽油引擎装在脚踏车上,接著宾士(Karl Benz)又为其装配电力点火栓以点燃油料。这也证明了,这些汽车的名人都是先由脚踏车开始的。

至於臺湾摩托车史,回顾摩托车引进臺湾的岁月,是在日据时期昭和年间,当时是在脚踏车的骨架顶桿装上油箱,在踏板、链轮之上加装马达引擎,马达(motor)是外来语,译成「摩托」,用惯了,约定俗成,用马达带动的车子就称为摩托车,现在也有人叫机车,两者通用。

机械部分

主要可细分以下几大部分:

动力系统:引擎 传动 轮框 轮胎 排气管 油箱 化油器 CDI 啟动马达

煞车系统:碟煞 鼓煞

冷却系统:水冷 油冷 气冷

转向系统:手把 前叉 三角台

电力系统:高压线圈 电瓶 灯组 火星塞

避震系统:前避震 后避震 引擎弔架 后摇臂

其它系统:车壳 车台 坐垫 车厢 后照镜 踏板 喇叭 空滤 二次循环

相关油品:无铅汽油 机油 齿轮油

摩托车品牌

台湾: YAMAHA(山叶) SYM(三阳) KYMCO(光阳) SUZUKI(台铃) PGO(比雅久) 哈特佛

日本: HONDA(本田) YAMAHA(山叶) KAWASAKI(川崎) SUZUKI(铃木)

韩国: DAELIM HYOSUNG

义大利: APRILIA DUCATI GILERA BENELLI CAGIVA PIAGGIO MV AGUSTA MALAGUTI ITALJET

其它欧美: TRIUMPH(凯旋) BMW KTM CCM DERBI HARLEY-DAVIDSON Buell

相关的人身部品

安全帽 赛车手套 防摔服装 赛车靴 背甲

这些为主要的人身部品。

穿上这些人身部品摔车,只要受伤,通常都是以骨折居多,很少会有擦伤等皮肉伤。

已通过安全检测:

安全检测软件软件:KV2005

版本号:9.00.607

病毒库日期:2006-6-1

常在服务器:DonkeyServer No1

在线时间:7x2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