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无“中文标”将禁售
发改委《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将出车身要以中文标出生产企业名称等
业内人士:目前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打“中国胎记”难
“出生”在中国的汽车,理当打上中国的“胎记”,新车外部标识不合格将被禁止销售。
昨天记者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经完稿,目前正在等待审批,不日即将出台。
据了解,对于国产车来说合格的外部标识指的是,中文生产企业名称、车型名称等。
据了解,正待审批的“办法”中规定,国产汽车要在车身尾部显著位置上,用中文标注汽车生产企业名称等。合资的汽车生产企业,如将合资各方中文汉字名称的简称进行组合或将合资各方的汉字商标进行组合予以标注的,可不再标注生产企业名称。
标识不合格将不发“准生证”
据《中国汽车报》报道,一位看到过“办法”的内部人士透露,即将出台的“办法”将对外部标识不合格的汽车产品,以不予登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简称“公告”)的处罚。
据悉,“办法”同时还强调,汽车企业的名称、商品商标、车型名称等应能永久保持,不允许用油漆喷涂方式和不干胶粘贴方式。
记者调查“突出外方”之风强盛
目前,我国的国产车以合资为主,许多车型虽然被称为“国产车”,但却一直在以“洋品牌”的名义卖车,车身周围也根本找不到中文标识。记者调查发现,这种突出“洋品牌”的情况在中高档车中较为常见。
业内说法
“中国胎记”难打
今天上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目前在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虽然企业中外双方股比不能超过50比50,但外资出的是技术与资金,中方出的是地盘、市场和劳动力,因此双方虽是“联姻”,中方只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对于中方来说,合资企业的车型都只能算是替别人养孩子,就连中国的“胎记”都打不上。
华晨宝马高级副总方智勇表示:“宝马想让消费者在全球任何地方买到的车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华晨生产的宝马没有华晨的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