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学家找到除杀“破坏草”新思路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6-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本报讯 “破坏草”是什么?是紫茎泽兰。就是这么一个有着香艳名字的杂草,在我国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名单中位居榜首。

近日,在荷兰出版的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能学》上的一篇论文让深受紫茎泽兰之害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这篇论文就是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关于杀草毒素AAC-Toxin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室强胜教授介绍,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原产于美洲的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它具有强适应性和惊人的繁殖能力,与其它植物争肥争水,导致土地严重退化,粮食严重减产,原有植物均被“排挤出局”。另外,紫茎泽兰的种子上面有很多细毛,牲畜吃了消化不了,会得严重的胃病甚至死亡。这种杂草现在我国西南地区非常常见,并以大约每年30公里的速度扩散。而目前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收效都不大。

强胜等研究人员从研究紫茎泽兰病害入手,在紫茎泽兰植株上分离、筛选到了链格孢菌,并发现该菌为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真菌之一,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紫茎泽兰新病害。通过实验证明,其菌丝体比孢子具有更强的致病性,能够引起紫茎泽兰的叶片褐斑病。

在其后的实验中,强胜发现链格孢菌使紫茎泽兰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产生的毒素———AAC-Toxin,并在科学界首次把该毒素用于除草领域。该毒素不仅是紫茎泽兰的克星,而且对检测的其他25种杂草也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具有高活性、杀草迅速、杀草谱广的特性,同时,它容易降解,属于环保型微生物源除草物质。强胜说,这个发现,为今后研发新型的、更加有效的除杀紫茎泽兰一类杂草的生物除草剂提供了新思路,也找到了更丰富的物质源。

记者张晔 通讯员胡必强 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