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IT产业发展 院士呼吁拿下6只"拦路虎"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6-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李斌)我国一位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研究的专家,6日在此间指出未来若干年内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必须全力拿下的6只“拦路虎”。

6日在北京举行的“长江学者信息技术论坛”上,曾任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成为应邀率先作大会报告。他开门见山:“最近刚刚退下来,有时间思考一些影响我国IT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技术,换句话说,就是‘拦路虎’。”

在分析世界相关研究后,汪成为提出,我国信息技术必须把握6大重要方向和6大关键技术,它们分别是:网络体系方向,“拦路虎”是传感器网和因特网的高效融合问题;集成芯片方向,“拦路虎”是从系统芯片到转向建立在需求基础上的芯片问题;虚拟计算方向,“拦路虎”是资源聚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检验问题;软件工程方向,“拦路虎”是要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需求工程;知识处理方向,“拦路虎”是支撑从信息到知识到决策的元知识问题;安全可信方向,“拦路虎”是系统性地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0分钟的报告中,汪成为多次向现场专家呼吁信息技术界要同心协力抓住信息技术的机遇,拿下这几只“拦路虎”。

在分析了网络发展的历程和趋势后,汪成为说,网络在过去是窗口,现在是平台,未来将发展成为一个人机和谐的生态系统。“网络的高效融合是个大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改进现有的因特网。”

“软件工程这件事情影响太大,甚至比网络还要复杂。”在介绍美国等相关机构对软件发展趋势的分析后,汪成为指出,目前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形势,中国科学家应该同心协力解决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需求工程这一问题。“我们的关注点应该变化,应该大力发展需求牵引下的网络式软件工程,随需而变,即时组合,在线测控和优化。”

他提醒说,最核心的问题是要提炼出与需求相应的抽象即元知识,开发面向应用需求和系统行为的描述语言。“这就需要功能更为强大的编译技术和更多的编译人才。”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