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成今年化妆品业监管重点

王朝美妆·作者佚名  2011-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在原材料方面的规定更细更严格,其中增加790种禁用物质,而化妆品原料备案体系也在建立当中。

记者近日从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获悉,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在原料方面的规定更细更严格,其中增加790种禁用物质。而化妆品原料备案体系也在建立当中。与此同时,针对新增禁用成分的6个检验标准也将于年内完成,并将申报国家标准。业内人士表示,"原料"将成为今年化妆品行业监管的重点。

原料备案封堵不良产品2006年,化妆品安全事故频发,7月,天骥公司生产的"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含地塞米松,属禁用物质;9月,宝洁SK-Ⅱ9种化妆品被检出含铬、钕违禁物质;与此同时,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四大品牌也纷纷卷入铬、钕风波;11月,一种号称美国进口的"博利奥膜力洗斑祛斑液"引起消费者严重不良反应。今年1月,"迪豆痘速消"被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霉素。据广州市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保健品及化妆品安全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去年的化妆品专项整治中,有197家生产企业存在问题,139家化妆品经营单位和858种产品违规。

接二连三的化妆品事件给行业带来危机。全国化妆品质量管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齐昆鹏告诉记者,目前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故意绕开《规范》中规定的禁用物质,以其他新开发的化学物质代替,造成化妆品质量问题频频发生。

相比2002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新规范的变动主要集中在禁限用原料和检测方法上。在原料方面,新规范根据欧盟《化妆品卫生规程》,增加790种禁用物质,现共有禁用物质1286种,并将卫生部2005年发布的《染发剂原料名单》纳入规范的限用原料名单中。同时,新规范还对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染发剂中的部分原料予以调整,包括删除、增加和改变限用条件等。

该规定实施后,将为国内外化妆品原料商、生产企业建立化妆品原料登记制度,并对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原料进行检测认证,将含有成分、比例、功效的产品进行一一确认,特别是产品中是否含有违禁成分、限用成分的含量等。齐昆鹏透露,新版化妆品卫生规范虽然增加很多种禁用及限用成分,但在原料监管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原料备案制是计划在化妆品原料商中建立联盟,由化妆品检测中心对其原料出具相关检测证明,然后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获得安全认证标识后再进行公示,经过安全认证的产品,还要接受全年的监督抽检。这样将有效对原料进行管理。"此外,国家还将在化妆品原料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化妆品原料标准,与国际原料制度逐步接轨。业内人士表示,"原料"将成为今年化妆品行业监管的重点。

据了解,目前,欧盟及美国、韩国等都已经对化妆品实行全成分标注,而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化妆品说明书中,往往只对有利于宣传的成分进行标注,如"植物草本精华"、"天然保湿因子"、"天然矿物质"等。消费者通过厂商提供的原料清单,很难了解产品的具体成分和性能。

检验标准紧随其后据统计,我国化妆品产量目前平均年增长率为15%。预测表明,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到800亿元,但目前国内化妆品检测水平却相对落后。随着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检验技术的提高,2002年版《化妆品卫生规范》在技术内容上与欧盟及美国的管理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已不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

针对新规所增加的禁用及限用成分,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完善原料检测标准,将确定6种禁用成分,包括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酮康唑、克林霉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这6个检验标准的研究,将在今年完成,并将申报国家标准。记者注意到,新规范中将"铬及其盐类"、"钕及其盐类"列为化妆品禁用组分。

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尤启辰介绍,欧洲和美国对于重金属原料的添加以及残留量都有严格的规定。如美国FDA法规允许化妆品中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微量元素残留,包括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并对某些色彩中的铬含量设定类似的规范限值。另外,欧盟的《欧洲化妆品产品法例》规定,"铬酸及其盐"和"钕酸及其盐"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

规范的意义在于有法可依由于检测手段落后,新规范虽将禁限物质种类增加到1286种,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落实。

业内人士认为,新规范颁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化妆品检测和管理有法可依。

"事实上,即便没有增加新的禁限物质,化妆品日常检测项目也不可能与规范一一对应。化妆品卫生规范更新的主要原因,在于跟上生产技术的更新速度。国际通行的办法是,每隔数年就更新一次规范。"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少军则表示,目前对化妆品质量问题难以做到事前监管,化妆品质量最终还要靠企业和行业自律来保证,行业协会只能起到事后应急的作用。

"新版《规范》将使部分企业没有空子可钻。"齐昆鹏表示。一旦有关部门接到消费者投诉,对某类产品检测出含有禁用物质,将立即告知执法部门,对其作出罚款、下架等处罚。"当然,在新版《规范》实施后,还需要通过执法部门的监管、消费者的监督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