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湿成分致癌?专家破解美容传言
虽然今冬是暖冬,当下的北方,皮肤干燥依然是很多女士的苦恼。在大量使用保湿化妆品的同时,一则来自权威媒体的消息让爱美女性们陡生疑虑:英国专家提醒,保湿化妆品中常常含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容易导致消费者患上乳腺癌并使肌肤出现炎症!
不仅如此,还有各种润肤传言和观念充斥坊间,究竟孰是孰非?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阎世翔教授――
保湿概念在几年前走进人们视野便迅即受到拥捧――人们觉得,润肤这个说法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可是,现代科技真的能让梦想成真吗?一则来自权威媒体的消息让人们心存疑虑:“专家称,很多女性每天会使用12种以上的化妆品,而通过化妆她们可能把多达175种不同的化学成分抹到自己的脸上。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保湿产品中常常含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容易导致消费者患上乳腺癌以及肌肤出现炎症……”
在这样干燥的天气里,该不该用含有保湿成分的化妆品?如何保湿是安全的?记者采访了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阎世翔教授。
保湿成分致癌?不要同时用三种产品
保湿化妆品中的保湿成分致癌一说,阎世翔教授也是刚刚听到,而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这个说法尚未有任何反应。保湿化妆品里的成分不是单一的,究竟是其中哪个成分经过病理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记者经过大量搜索,在相关文章中找到了“对羟基苯甲酸酯”这一成分,而该成分是防腐剂的一种。它在化妆品中应用十分广泛,不仅仅用在保湿化妆品中。我国法规对其安全用量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只要是购买正规品牌的化妆品,都是安全的。不过,少数敏感体质的人会对其产生过敏。目前在一些新化妆品或高级化妆品中已经开始用新的替代成分。新替代成分用量远远少于“对羟基苯甲酸酯”,但防腐抗菌的力度却相同,这样,就会减少防腐剂对皮肤的伤害。
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现在很多女性每天都要使用很多化妆品,像洗面奶、爽肤水、眼霜、面霜、隔离霜、加上系列彩妆……而且很多人每天至少早晚各护理一次,那每日叠加的防腐剂含量就增加,因此可能超标?阎世翔教授认为这是可能的。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要在脸部同时使用三种以上的产品。有句古语“是药三分毒”,目前化妆品竞争中拼的就是“成分”,尤其是价格相对高的化妆品成分越来越复杂,“是妆三分毒”的说法并不为过。已经得到证实:超量防腐剂会使肌肤出现炎症。而关于致癌说法,几年前曾有美国科学家选取乳房肿瘤样品进行检测,发现了大量的对羟基苯甲酸酯。他们的观点是,在决定正常组织和癌变组织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浓度非常重要。另一项研究发现,对羟基苯甲酸酯与雌激素的作用相似,而雌激素被认为是一个与乳腺癌密切相关的因素。但美国科学家们也表示:防腐剂超标致癌的说法还要进一步考证。
保湿靠化妆品?整体慢功才见效
说到做好保湿,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医生宋坪说:皮肤干燥主要成因是两个,一是体质使然,二是压力劳累耗伤气血而导致皮肤干燥。很多时候是两种情况同时作用。再加上北方冬季干燥,人体血流减慢,减少了表皮的血流速度,皮肤营养因供应不够充分而产生干燥。要想短期见效果,就通过皮肤护理、使用适合个人肤质的化妆品。但是调养皮肤是个长期工夫,要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吃些干果如大枣、杏仁、桑葚等,会对润肤有良好作用。
美容专家阎世翔建议,在选择保湿化妆品时,看看它含有哪些成分,有几种比较安全的生化成分如“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羟基多”都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像“神经酰胺”的作用是调节水平衡,保持角质层的含水量;“甘油”能吸附环境中的水分。
流传的膏方润肤?不对体质毁容生病
由于化妆品一再曝出问题,一些绿色发烧友热衷于寻找天然成分、古代验方来美容。因此,从网络到民间,关于美容护肤的验方、秘方、偏方……包括口服汤剂、涂抹用品、粥、老汤、茶,让人眼花缭乱。它们真的起作用吗?
记者抄下几条热传的方子,比如“杏仁、白附子、蜜陀僧等加酒加蛋清涂脸”、“羊肉、当归、白芍、粳米等煮粥”、“荷花煮粥”、“牛髓、白蜜等送酒服”。宋坪医生拿到这几个方子后连连摇头,她告诫爱美女士:真正的中医是看体质用药的,绝对不可以擅自运用。像第一个方子中的“蜜陀僧”是重金属,易沉积不易排出,会导致各种病症出现。第二个方子里的“羊肉”、“当归”等放在一起,适合肾血两亏的人,而热衷于此的大多数是年轻人,气血比较旺盛,服用后可能反而导致痰湿――排毒不畅。第三个方子中的“荷花”性凉,体质怕冷的人不能服用,而且此方适合夏天用。第四个方子中的成分是高油、高营养物质,现代人的营养水平一般都不需要如此补养。
医生提醒:如果实在好奇这些方子,不妨去中医院请教医生,先号脉确定自己的体质,然后选择具体的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