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促销如雾里看花
随着春节的临近,新一轮的促销大战再次拉开序幕,一张张写着打折价格的标签让人如坠雾境。“到处是打折的东西,也不知是真打折还是假打折?”“谁知道呢,这真真假假只有商家自己明白。”1月24日下午,新区某商场门口,两位女士边走边说。下面是记者在一些超市和服装店采访时看到的现象。
现象之一:真假难辨
新区某商场,许多货架上贴有打折的标签,其中食品、化妆品居多。在化妆品货架前,一款美白面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面膜的原价为每贴4.5元,打折价为3.8元。而在29分钟前,记者在另一家超市看到的也是此款面膜,该面膜并未打折,价签上写着每贴3.6元。
现象之二:模糊赠送
某服装店,记者刚进门,一名售货员立即迎过来说:这款夹克可以打折,今天早晨才接到厂家打来的电话,而且买一送一。这不,标签上的墨迹还没有完全干呢。在该服装店,记者看到一位顾客以228元钱购买了一件夹克。付钱后,售货员立即拿出一条围巾送给了顾客。这位女顾客笑着说:“我还以为买一送一是买一件衣服送一件衣服,原来不是送衣服是围巾啊。”
现象之三:虚虚实实
某服装店,很远就能看到该店玻璃门上的“全场7折”字样,进入店内才知道打折的全是过季的和快要过季的服装,一些新款服装依旧价格不菲。当记者问:门上写着“全场7折”,为什么新款衣服不打折?店内的一个售货员满脸不高兴地说:新款打折,我们挣什么?
价格欺诈最高可罚3万元
在采访中,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商户。当记者向商户询问是否知道《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听说过,但不清楚”。针对上述打折现象,记者采访了市消费者协会的相关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国家商务部、工商总局等部委去年颁布的《零售商促销管理办法》中明确界定了商业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欺诈行为,诸如虚构原价、虚假折扣、模糊赠送等商业促销活动中的价格欺诈,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