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各大药妆店争夺“面膜”市场
面膜市场热,不仅是各品牌兵家必争之地,美妆通路业者也抢进。继“康是美”自有品牌“我的美丽日记”后,屈臣氏也推出独卖的自有品牌“天天美丽”。两者产品定位类似、目标族群相同,势必有一番激战。
在过去,只有专柜品牌有面膜。2001年露得清率先推出“细白修护面膜”,一片约100元,随后许多品牌如OLAY、旁氏也开始推出相关产品,炒热了开架式面膜市场。
据ACNielsen市调公司调查,去年开架式面膜市场整体销售金额有8.2亿元,较前年成长39%,今年预估仍有23.9%的成长率,虽然成长速度趋缓,但开架式面膜今年的总市场可望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屈臣氏也统计,在屈臣氏购买保养品的顾客,有20%的人会购买面膜,平均每个顾客每周购买5.7片面膜。康是美则说,20至30岁的女性上班族是购买面膜的主要客层,每月花在购买面膜的金额约为400元,成长空间仍大。
爱美疯面膜,堪称台湾奇迹。看到市场火热,不仅各品牌抢进,通路业者也来分一杯羹。
统一药品在两年前看上中低价位市场,推出“我的美丽日记”面膜,从康是美与7-Eleven切入市场,挟通路优势,迅速窜红,成为销售排行榜常胜军。
同业分析,当时中低价位面膜市场尚未被开发,一片约20元的“我的美丽日记”,率先以低价为诉求,抢占市场先机。此外,该品牌抓住女人爱变化的心理,不断推出新的面膜口味,也是致胜关键。
今年市场冲破10亿元
今年年中,同属统一集团的康是美趁胜追击,将分区保养的概念引进台湾,推一系列“局部面膜”,更是把面膜市场发挥的淋漓尽致。目前相关产品包括“我的美丽日记”有眼膜;“小林制药”推足跟膜;医学美容品牌“玛奇亚米”则推出胸膜。
康是美估计,今年局部面膜销售量约可占面膜总销售量的一成。
屈臣氏为迎战,日前也推出自有品牌“天天美丽”。“天天美丽”面膜产品线很广,从面膜、眼膜、鼻膜、颈膜、胸口膜、胸贴膜、腹贴膜到足膜共有13款,主要诉求是满足爱美女人所有的需要。
屈臣氏说,面膜的保养效果很实时,而且网络讨论风潮越来越盛,消费者可以在网络上分享使用产品的心得,对平价产品的信心逐渐增强。观察到此趋势,因此推独卖品牌。
其它品牌业者分析,“天天美丽”与“我的美丽日记”价位相仿,都在20元至30元左右,同样口味多元、包装可爱,产品线也都涵盖局部面膜,销售方式也改为少片或单片购买、符合小女孩爱尝鲜的消费习惯。甚至连命名都很类似,想告诉消费者保养就像写日记一样,天天敷脸、会更美丽。
通路出招 冲击待观察
业者说,“我的美丽日记”销售数字一直都很亮眼,是很成功的产品,也做大了中低价位市场,有其先占优势。“天天美丽”是否能挟通路优势抢市,值得观察。
药妆通路两强出手,是否会冲击到其它业者?屈臣氏说,独卖品牌上市至今,尚未看出排挤店内其它品牌的现象。
露得清品牌公关张登凯表示,每个产品的市场定位不同,“天天美丽”与露得清面膜的目标族群不太一样,影响应该不大,但仍会密切观察市场变化。
OLAY对外事务部经理林佩蓁则说,台湾面膜市场热,各品牌积极推产品是主要原因。而且现在消费者要求越来越多元化,新产品加入市场,其实有机会把饼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