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洋品牌”操盘人抖爆操作手法

王朝美妆·作者佚名  2011-12-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洋品牌”是这样产生的

普马事件包袱里面抖出包袱,许多人心目中的“大型美资超市”居然是地道的本土企业,一时间各种议论纷纷扰扰。这不由得吸引我们去关注这样的问题:究竟有多少我们以为是“洋品牌”的企业其实有着正宗的“中国芯”呢?

“国际名牌”的诞生到底有多难?曾一手炮制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洋品牌”的×君,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到了商场都不敢买那些号称某某国际品牌的衣服了。”原因当然是因为在他看来对方的品牌推广方式相当“面熟”——相似的渠道、类似的手法、熟悉的宣传……一个个“国际名牌”就此诞生。

成功的“洋品牌”绝对少不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形象,×君制造第一个“法国名牌”时,在命名上参考了大量的法国历史及传说,品牌的名称本身就充满着浪漫的异国风情。品牌的名称确定后,首先到法国、英国、美国等七个经济大国跑了一圈,在每个国家都注册了该商标。

“别以为在美国注册一个商标有多难。”——简单的网上注册,通过银行账号汇款,费用只需25美元,一般只花15个工作日便能完成——有了这七个国家的注册商标,便能正式打着国际名牌、跨国企业的幌子大做宣传了。

“这些东西操作的手法都是大同小异的,关键在于操作者能否自圆其说。”——对于很多用类似手法制造,却总是让人觉得土里土气的品牌,×君笑指,要炮制出一个能成功扎根于消费者心内的“国际名牌”,关键有三个:一是借势,二是造势,三是要自圆其说。

为了让品牌具有更深的文化底蕴,很多这样的假“洋品牌”都会为自己编造一套“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说,而像×君那样,专门雇人编写了一本以其品牌出处为主题的小说,则是比较下功夫的“文化营销”了。

另外,以“中外合资”的身份出现,除了能提高品牌的价值外,还能享受到一系列的政策和税收优惠,在招商上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在化妆品和服装、皮具等行业中,这种“洋品牌”的数量特别多。最近一个民营企业在法国和意大利注册了一个服装品牌,7月,招商一下子就突破了两千万元,这是一个新办的民营企业所难以做到的。

而与在国外注册自己的品牌相反,有些操作者则是直接以一个尚未进入中国的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译音为名称,在国内注册商标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宣传上“巧妙地”加以引导消费者,不难令消费者把其误认为真正的国际名牌。假如这个真正的国际名牌要进入中国,假“洋品牌”不仅不必害怕,可能还能从中再赚一把:要么是这个国际名牌放弃已被抢注的译名,重新起一个名字,重占市场;要么他就得把这个“冒牌”商标高价买下来,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声誉与利益。

这些手段高明的本土“操盘手”,正是打着法律法规的擦边球,在刀尖上舞蹈,也着实风光了一把。至于当地政府部门,既抓不到违法的证据,也乐见税收的增加,只怕谁也不会去跟企业较真。

“傍名牌”企业的部分名单

品牌(或企业)相关情况

采乐去屑洗发水

广州某企业强注了知名的西安杨森的“采乐”商标(化妆洗涤类),在市场上强势推出“采乐去屑洗发水”,让绝大部分消费者一直以为是实力强大的外资公司西安杨森推出的产品。

百事流行鞋

福建一家做鞋的民营企业借用品牌百事可乐之力,想在运动休闲鞋领域有所作为。

皮尔·卡丹世家、皮尔世家

傍的是意大利服装品牌皮尔·卡丹(PierreCardin)。

保罗王子

傍的是美国服装品牌圣大保罗

香雅戈尔港

傍的是浙江上市公司雅戈尔的雅戈尔品牌。

香杉杉港

在香港注册,傍的是浙江杉杉西服品牌。

啄木鸟乐园、金针啄木鸟、班尼啄木鸟、欧伦啄木鸟、帝雅啄木鸟、啄虫鸟

类似的“啄木鸟”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在沾着名品牌“啄木鸟”的光。

奥普电器(深圳)有限公司、香港奥普电器有限公司、香港奥普、香港奥普国际、香港奥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某地,企业名称中带有奥普的就有10多家,另外在广东也不少,傍的是电器行业的名牌企业奥普电器有限公司。

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把“苏泊尔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中苏泊尔三个字放得很大的宁海一心的包装和相关产品受到了处理。但是,宁海的一心电器调整包装后,继续以“苏泊尔集团(香港)公司授权生产”为名生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