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文饰美容服务三大怪现象
不是医生为何敢动手术刀?为何有如此多“南郭先生”持文饰执业证……长期以来,行业所显现出的混乱和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标准建设等状况,引来多方关注。近日,广西医疗美容文饰技术培训基地的挂牌,则标志着我国文饰师职业教育正逐步走入正轨。
记者了解到,文饰美容是目前开展最为普遍的医疗美容项目之一,也是美容行业的质量薄弱环节。这与该行业长期历史问题和长久积累下来的许多不合理现象密不可分:
怪现象之一:不是医生敢动“刀”
据全国美容化妆品业人才考核评定管理中心主任张红雨介绍,2002年以前国家并没有严格区分生活美容与医疗美容。2002年卫生部19号令明确界定了医疗美容的范围,并规定医疗美容必须由具备医师资格的人操作或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文饰是创伤性永久性美容,属于医疗美容范筹。但是由于文饰技术源于生活美容,操作不复杂,经济效益好,所以一直在生活美容界普遍开展甚至有滥用之势,由此产生了很多不安全隐患,引发的事故屡见报端。据统计,全国文饰行业从业者达500万,普遍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操作,因此“丑容、毁容”事件屡有发生。
未经过医学培训的美容师,操作过程中由于消毒、无菌观念差,操作粗疏,盲目文刺,造成感染、意外损伤等,甚至给消费者的眼球等重要器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更为可怕的是求美者可能受到艾滋病、肝炎等血液疾病的侵害。
怪现象之二:文饰公司全发“证”
火暴的市场,旺盛的消费需求,催生出了各式各样的文饰师培训,五花八门的证书充斥文饰行业。
“混乱的培训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天挂牌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美容文饰技术培训基地”的千美子学校的校长、南宁美容商会会长莫小忠表示了无奈。“现在文饰培训出现了怪现象,一些美容学校和机构竞相颁发文饰培训证书,甚至很多文饰产品生产企业把培训当做市场营销手段,这些公司一无专业老师,二无系统的教材,三无固定场地。其真正目的不是提高文饰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而是推销自己的文饰耗材。”
中国医师协会和全国美容化妆品业人才考核评定管理中心此次开展的医疗美容文饰培训经过了近两年的精心准备,他们在广泛行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皮肤学、医学整形、美学等诸多学科专家力量,借鉴了韩国、日本等比较成熟和先进的美容职业教育体系和教材,几经专家论证,推出了国内首个医疗美容文饰职业教育培训体系,这套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材、题库、考卷、考核标准、师资力量。教材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文饰的起源现状发展及趋势。为保证教学质量,他们正在严格斟选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准备在全国推广。
怪现象之三:医生不愿干文饰?
国家虽然明确要求生活美容与医学美容严格区分,但是真正的医生从事文饰的是少之又少。一方面是政策规定非医生不许干,一方面实际情况是医生不愿干,错位现象影响着行业发展,也困扰着管理者和从业者。
卫生部市场执法有关人士曾经指出,虽然卫生部提出医学美容要由医生从事,但实际情况是象文饰这种比较简单的医学技术并不是只有医师才有可能掌握,要求一个文饰师必须接受5年的医学本科教育未免成本过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国外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由相应的职业教育来完成的。文饰师、中医美容师均是近两年市场孕育出的新兴职业,有关部门会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和出台具体的措施,在行业组织的协助下使管理职能逐步到位,毕竟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促发展。
“文饰师培训的混乱暴露出了美容职业教育的滞后,我们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推出这个培训就是要在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之间找平衡,完善美容职业教育,促进行业发展。”美容化妆品业人才考核评定管理中心主任张红雨介绍,建立我国美容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从文饰培训考核开始,中心将协助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等有关部门对美容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下一步将开展的是中医美容师的培训和认证。业内人士指出,美容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促进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