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业发展中存在机遇与挑战
中国的化妆品业正得以快速发展,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将行业的基本走势作个简单介绍。
年销售总额突破500亿,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
2003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发展速度将保持稳定增长,增幅不低于15%,有望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全年销售总额达500亿。2001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为400亿,2002年我国化妆品销售增长速度为14~15%,实际销售总额大约为450~460亿。
另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反映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便是精神面貌的改变,而美容化妆品行业义不容辞承担着这一使命。所以,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逐步实现,人们在美容化妆品方面的花费将越来越多,消费的快速增长都大大刺激和促进化妆品生产上一个新的台阶。
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产品价格不会有大幅波动
2003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依然激烈,产品价格将保持现有水平,不会有大幅波动。
在中国入关之前,许多传言认为:随着国门打开,关税的降低,势必会影响化妆品的价格。从2002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加入WTO之后,化妆品进口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加之受“疯牛病化妆品”的影响,许多国内厂家生产所需的原料进口量反而减少。因此,化妆品价格并没有降低。加之许多三资企业的产品早就实现本地化,价格下调空间极其有限。
目前,进口护肤品的关税为22.5%,美容品的关税为30%,未来趋势当然是关税还要降低,但是纯粹的关税降低不足于引起化妆品价格的降低,因为影响化妆品价格的还有8%的消费税、增值税等。据了解,目前化妆品价格能否降低的关键是消费税的征收问题。
“前店后院”进入黄金时代
在2003年“销售”这一概念将更加被广大从业者所接受,不管是生产产品、还是提供服务都需要“销售”,所以,普通的观点是美容院出现两极分化将是大势所趋。未来的美容院将分为服务型与产品销售型两种形式,其中,服务型美容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的提升,为客人提供更优质的专业化服务;而产品销售型美容企业则更注重于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做好售后服务。
对于化妆品生产企业而言,许多会选择走第三条道路——前店后院,即开设专卖店,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客人提供免费美容服务,其前提是消费达到一定金额。如果专业线生产企业要选择这一模式的话,必须重视品牌形象的维护。
另外,选择第三条道路,厂家将面临如何处理好与代理商关系的现实问题。
在意终端,深挖终端
2003年众多营销网络已经较为健全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将把重心放在客户维护和渠道管理上,进一步加强各自品牌在各区域的渗透。各大化妆品生产企业、代理商及美容院等通路成员会更加“在意终端消费者”,深挖终端,在教育培训方面下功夫,舍得投入,将会出现更多针对终端顾客的培训,培训内容除了美容、仪表等技术性知识外,将会侧重婚姻、家庭、心理等人文关怀。据分析,在广告宣传方面,这些企业将会在各大媒体上投放更多针对终端客户的科普文章。
对于尚处于创牌子阶段的新企业、新品牌而言,在营销通路建设方面,传统区域代理方式仍将唱主角,但不排除个别新锐企业的个体突破行为,渠道的延伸与拓展更趋多元。
另外,专业线与日化线相互渗透,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和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