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测谎仪运作原理:国际测谎缺乏信任标准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特工测谎的辛酸泪

测谎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不同部门的测谎专家对这门“艺术”都有自己的领悟。

中情局对国家安全局的测谎结果不屑一顾,

同样,国家安全局也不拿中情局的测谎结果当回事。

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测谎中吃尽苦头的,最终还是一个个特工应聘者。

测谎仪的运作原理

■ 血压测量器

测量血压或心跳率。

血压袖带固定在上臂,并把血压传感器连接到记录笔,血压或心跳率即可被记录下来。

■ 呼吸描记器

测量呼吸频率。把橡胶管固定在手臂和胸部,当气流通过身体,运动推动空气穿过橡皮管。橡皮管被引导至有机械臂的风箱上,机械臂的末端有记录笔,这样橡皮管中的空气带动机械臂所做的运动便在一卷纸上被以曲线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给接受测试者提供舒适的扶手软椅,尽量不要用木凳。

■ 检流计

测量被测对象的出汗量。把金属盘固定在手指末端,它们能感测到皮肤上通过的电流,当出汗量增加,皮肤也会变得更容易导电。

人在说谎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又会引起一系列诸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掌出汗、呼吸速度和容量略见异常等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生理现象。通过研究测谎仪记录下的数据,测谎专家可以判断被测对象是否说谎。然而,测谎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一般测谎有以下几个步骤:

1.预备阶段 测谎员和被测者单独交流,相互了解。时间大约1个小时。

2.设计问题 根据事先掌握的信息以及预备阶段的了解,设计针对性的问题。

3.正式测试 测谎员一般提问10到11个问题。

4.分析阶段 测谎员分析测谎仪记录下的数据,判断被测者是否说谎。

《木偶奇遇记》里的皮诺曹或许是特工们最爱打交道的对象了,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只要一说谎,一秒钟之后就会在脸上反映出来。比起那些说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的“老鸟”来,他变长的红鼻头简直比黑夜里的灯塔还显眼。可无奈特工们要对付的往往都是老练的谍报人员,要从他们那里挖出点消息来,着实要使尽十八般武艺。好在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测谎仪这个利器。

随着冷战期间“007”式的间谍渗透与反渗透,以及新世纪以来反恐战争的烽烟四起,测谎仪如今在美国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不仅是敌人或者嫌犯要“请君入仪”,就连申请安全部门工作岗位的“良民”都要接受这冷冰冰仪器的考验,甚至安全部门内部的人也要定期跟着测谎专家的问题“潇洒走一回”。不过,这种测谎扩大化的趋势虽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防贼”的作用,但也由此带来了种种争议……

1. 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在招募新雇员时都要进行测谎。奇怪的是,同一人在不同机构的测谎结果大相径庭。

电脑程序员大卫·范尔默特的职场经历称得上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经过两轮测谎后,他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无情地拒绝了,因为测试结果表明他不适合从事涉密工作。不过,人的大脑并不总是能跟得上电脑的逻辑,电脑程序有其自身的信息归类处理模式,而这也给了范尔默特一线生机——在参加了CIA的测谎后,他被告知完全合格。

塔拉·威尔克是国防部的老雇员了,她获准接触机密信息。可当她打算跳槽到国家安全局的一个类似岗位时却遇到了一些麻烦——连续三次她都没能通过测谎,这也就意味着她拿不到新的工作许可。残酷的测试结果使她受到不小的打击,不得不求助于催眠师和临床医生来获得些许慰藉。

FBI近来在调查韦恩·约翰逊的背景,因为他将前往白宫履新。在为期5年的新职位上,约翰逊将接触到许多机密信息,所以这种“政审”是必不可少的。其实在这之前,约翰逊本来是想在FBI谋一份职的,可是当一番测谎后,FBI无情地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

现在,如果有人想在涉密的联邦政府机构,或者是与之相关联的数千家分支机构中谋得一份职位,那么走上测谎仪、并得到一纸表示“毫无问题”的安全认证是不可或缺的。但各机构间的测谎结果往往让人莫衷一是,这种常常相互冲突的测谎结果也带来了种种问题。

维尔克是马里兰州的一名电脑工程师,在应聘过程中参加了好几次测谎,对各机构的这一程序颇有微词,他说:“CIA对国家安全局的测谎结果不屑一顾,同样,国家安全局也不拿CIA的测谎结果当回事。没人知道哪个是真正说话顶事的‘大老板’,他们都觉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而在这种“多元化”的测谎中吃尽苦头的,最终还是一个个应聘者。

由于怨言很多,美国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协调各部门测谎所用的智能程序。但是,相关的国家智能机构主管内格罗蓬特却没有给出完成这一进程的明确时间表。该机构发言人约翰·卡拉汉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进一步梳理并固定其流程,将测谎程序变得更加完善……但是,在统一的规则制定方面却遇到了很多问题。”确实,各机构都各有各的道理,在统一协调中存在很大障碍。

有个词叫“文人相轻”,其实美国国防部、国家安全局、CIA、FBI等机构的测谎专家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彼此间并不信任。对于其中的原因,测谎专家苏利文解释说,其实测谎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不同部门的测谎专家对这门“艺术”都有自己的领悟。打个比方说,有的测谎专家风格更接近于学院派的荷兰画家,有的则像是街头画肖像素描的。谁对谁错,事实上很难分清楚。

CIA发言人吉米格里亚诺并不愿针对个人,讨论在测谎程序中的得失,但他说通过对求职者的测谎,“大批合格雇员”被招了进来。国家安全局的发言人韦伯也没有举出具体个案,但他说国家安全局的许可标准高于其他部门。2005年,超过1/5的新雇员是在测谎合格后被录用的。FBI发言人贝尔森在这个问题上与他的两名同行观点一致,他说FBI在招收雇员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他的测谎结果。

范尔默特前后共参加了3个部门的6次测谎,但带给他的只有无尽的恐惧、愤怒和彷徨。

测验过程中,除了被问及他以前是否接触过机密情报外,范尔默特还被刻薄地一再盘问是否曾有卖春经历,或是否曾蓄意灌醉一名妇女,然后图谋不轨。此外,测谎专家还问了他电脑操作情况、他与外国学生的联系以及他在教堂和高中生一起做义工的情况,甚至连他和一名十几岁的孩子击掌相庆的细节也没漏过。

和范尔默特的遭遇类似,韦恩·约翰逊也认为自己被各个问题引诱到了一个前后矛盾的尴尬境地。约翰逊也在FBI的测谎中受尽惊吓,他说尽管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测谎专家还是让他感到非常紧张。

塔拉·威尔克在五角大楼的涉密工作经历,在国家安全局一点也没派上用场,她在总结失败教训时抱怨说,那些测谎专家看起来没意识到,即使像水晶一样清白的人,在面对测谎这样的“大阵势”时,也会感到莫名的紧张,这只是人的本能罢了。“人们说如果你没有一点藏着掖着的话,那就不会紧张。我虽然坦坦荡荡,但还是躲不过阵阵惊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