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为现代林业建设再添片片绿色
春光明媚,春意融融,绿色浓浓。在我国第二十九个植树节之际,我们又迎来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黄金季节。为山川披绿,为大地添色,绿化美化家园,营造绿水青山,是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大力推动下,在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生态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26年来,全国累计有104亿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492亿多株,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80代初的12%提高到目前的18.21%,城市建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0.1%提高到目前的31.66%。
成就固然可喜,形势依然严峻。当前,我国的生态状况仍不容乐观。林业肩负着生产生态产品的重要使命,而生态产品目前仍然是我国最短缺、最急需的产品,并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主要差距之一。由于生态产品短缺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发等严重问题,势必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降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质量。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国土绿化进程。
国盛林兴。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已经迎来了建设现代林业、加快国土绿化的良好机遇期,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综合运用现代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对林业进行全面加强和改造,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和效益,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林业建设整体水平,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
我们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事业,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荒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林业在农田、草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公民尽责率,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推向深入。重点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湿地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沿海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
我们要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积极推动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大力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典型,增强生态意识,繁荣生态文化,树立生态道德,弘扬生态文明,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爱护绿色、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要坚持以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改革,积极推进重点国有林区和森工企业改革,解放和提升林业生产力。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抓好山区综合开发。坚持兴林富民这一根本宗旨,扩大林业产业规模,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进林业产业特色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提升林业产业竞争力。
建设现代林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开拓进取,科学谋划,扎实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再添片片绿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而不懈奋斗。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