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防腐剂大多爱耍“隐身”术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新华网杭州3月17日专电(记者朱立毅)饮料、酱菜、蜜饯、调味品……这些人们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大都含有“苯甲酸钠”,但记者17日在杭州多个大型超市的调查发现,只有极少的食品注明其“苯甲酸钠”成分为防腐剂,绝大多数处于“隐身”状态。

而在此前,健怡可口可乐和雪碧就因此而被杭州两名消费者告上

了法庭。他们认为,这两种饮料虽然标注了“苯甲酸钠”成分,但普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是防腐剂,更不清楚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他们以侵害消费者知情权为由,要求生产商赔礼道歉。

事实上,没有注明所含“苯甲酸钠”为防腐剂的饮料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最大竞争对手的产品,其中一家公司的饮料甚至同时含有“苯甲酸钠”和另一种常见防腐剂“山梨酸钾”,但也同样没有注明他们的“防腐身份”。

记者在超市的不完全统计发现,防腐剂的“隐身”现象尤其以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为甚。而根据记者的观察判断,一些含有“隐身”防腐剂的饮料,其目标消费者就是儿童。

除了饮料,“隐身”防腐剂还大量出现在酱菜、蜜饯和调味品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的酱菜和蜜饯都含有“苯甲酸钠”,甚至同时含有两种防腐剂,但包装上多没有出现任何关于“防腐剂”的字样。此外,国人餐桌上几乎离不开的酱油也有许多含“隐身”防腐剂。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记者也在堆积成山的超市卖场中“挖”到了少有的几个品牌的碳酸饮料,进行了“明明白白标识”。其中一个标识为:碳酸水(水、二氧化碳)、白砂糖、酸味剂(柠檬酸)、食用香精(调味剂)、防腐剂(苯甲酸钠)。只可惜这样明明白白的少之又少。(完)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