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计划为学术造假者设立污点档案并公示
针对近期国内外接连出现的学术造假现象,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将对学术造假事件逐一调查,调查结果将考虑向社会公布。他还透露,科技部计划为造假者建立“污点”档案。同时,为遏制学术腐败,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在本次人代会记者招待会上透露,我国将加大科研经费的申报、管理的监督力度,并逐步实行问责制。
小会计私挪两亿:科研基金应独立监察
昨天,十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李主其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应成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科研基金管理部门实施监督。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经费管理处会计卞中贪污、挪用公款一案,成为北京市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贪污、挪用公款案,其中挪用额度超过2亿元。
李主其介绍,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自然科学基金委近年来采取系列措施防范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建立起一套以“自由申请、同行评议、同等竞争、择优支持”为核心的审批制度,评议都采取专家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目前基金委的平均资助率为20%。获得资助的项目一般还将有中期评审和结题评审,弄虚作假的科研项目有可能中途叫停,甚至要求追还原有投资。另外还有基金委监督委员会对基金管理实行监督。
据了解,尽管采取系列办法,但近年来基金委还是在科研项目的审批中发现了一些弊端,包括申请人弄虚作假,制造科研假数据,评审专家作假受贿以及基金委工作人员“同流合污”的事情。
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日前在本次人代会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后要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以结果为导向的追踪问效机制。
(记者 朱烁 罗德宏/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