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3•15:打击假冒伪劣能否“一烧了之”?
2006年2月2日,在北京大兴区埝坛水库边,被没收的非法、伪劣和超标的烟花爆竹堆积成山,随着一声令下,被点燃的烟花爆竹发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浓浓的黑烟笼罩着整个天空。
据统计,光是在2005年12月22日和2006年2月2日这两天,北京市集中销毁的非法伪劣烟花爆竹就11152万余个,总价值高达340万余元。
———背景——
世界第二大公害
近年来,假冒侵权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呈大幅上升趋势。据世界海关组织估计,目前国际假货贸易额已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6%,全球假货交易每年涉案金额超过5000亿欧元。
目前,假冒产品几乎遍布国家经济和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0%的药品是假冒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假冒药品则高达60%。假冒产品不仅使政府和商界遭受重大经济损失,也可能危及公众的生命安全。
此外,假货交易还常常与有组织犯罪、贩毒及恐怖主义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全世界假冒伪劣商品交易额已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7%,每年高达1500—1800亿美元,是全球滋长速度最快的经济犯罪行为之一,是蔓延全球的工业瘟疫,成为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
———现象———
旷野中的一把火
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及其他一些时刻,各职能部门都要把所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集中起来,进行声势浩大的销毁活动。成千上万的假冒伪劣商品堆积成山,高达数米。执法人员将一桶桶汽油泼往假货山,随着一声令下,熊熊大火冲天而起,烟雾弥漫,情况严重时,几乎遮盖了半边天,几个小时都烧不完,规模越来越大,场面也越来越壮观。不仅如此,现场还出现了不顾执法人员的阻拦,围观群众从火堆中掏假冒伪劣商品的现象。
旷野中的一把火,这已成为处理假冒伪劣商品的模式惯例。全国每年光这样焚烧掉的假冒伪劣商品至少有好几百亿元。针对这一做法,有人提出:一烧了之能有效地防止假货重新流入市场,也可给制假售假者以警示、震慑,显示执法部门打假的决心和成果,但烈焰熊熊,浓烟滚滚,既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实在是弊大利少。
———分析———
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3位专家:毛玉如、乔琦和孙启宏,他们对此作出了如下分析:
分析一:露天焚烧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和危害
在焚毁的假冒伪劣商品中,除了含有碳氢有机化合物外,还有许多包含硫、磷等元素的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焚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其尘度和黑度严重超标,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新合成的剧毒物质。如伪劣光碟的制作材料多为含氯的塑料,焚烧时会产生属于剧毒物质的二恶英。
毛玉如(副研究员):有些物品露天焚烧后产生的残渣,经雨淋,溶解出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渗入地下,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水源和土壤,留下较大的健康隐患。
分析二: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假冒伪劣商品虽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利,但是其构成的原材料是一种资源,一味地进行烧毁,等于在某种程度上浪费了这些原材料资源。
乔琦(研究员):假冒伪劣商品一经罚没,财产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已经属于国有资产,将其彻底销毁,实际上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
分析三:耗费大量交通运输费用和焚烧费用
广州市质监部门2004年查获假冒伪劣商品货值5500多万元。然而,这一大批罚没物资却成为质监部门的一大包袱:近30个储存仓库年耗租场资金200多万元。2004年3月9日,杭州市工商局将货值360余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集中在杭州一家环保公司实施无公害销毁,为此工商执法部门向对方支付了数十万元的处理费。
孙启宏(研究员):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都需要封存保管,有的花高价租用场地来存放。在烧毁时候,也要耗费交通运输费用和焚烧费用。
———建议———
近年来,国家也开始注意假冒伪劣商品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个别部门和省市也开始尝试按照环保的要求销毁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如2004年3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统一部署,各地工商机关统一行动,按照环保要求集中销毁了1.3万吨、标价约3.47亿元的食品、药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各地工商机关采取到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深埋、碾碎、焚烧以及生物发电、作为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等多种方法销毁假冒伪劣商品,以避免环境污染。但是直至今天,绝大部分被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仍然是用露天焚烧的方法处理。
3位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执法部门参考:
建议一:拍卖及捐赠
假冒伪劣商品中有使用价值的,经检验或者鉴定,应逐步推行依法公开变价处理或委托拍卖机构拍卖及捐赠的方式。在不损害权利人合法利益和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去除非法标识,经拆卸、分解等技术处理后,由执法部门交由特定的接收单位回收或捐赠给贫困地区、福利机构以及贫困家庭、残疾人士、孤寡老人等。
建议二:循环利用
对具有一定使用价值而又不适合拍卖的假冒伪劣商品,要严格依照国家及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分解归类,作相应技术处理后交由有关单位收购。对于假冒伪劣商品中原材料可以利用的,进行原料回收再利用;对可回收再生的物品可用于再利用。
建议三:焚烧获得热能
对不具有使用价值的假冒伪劣商品及其包装、装潢、商标标识等,且有关收购单位和废品收购站均不收购的,在不污染土壤和水源的前提下,可以毁形或粉碎后做成辅助燃料以热能形式进行再利用。
建议四:填埋处置
对于一些不易焚烧或者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能填埋的,可进行卫生填埋。此外,对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如剧毒农药、除草剂及其容器,将交由具有专门技术设备条件和处置资质的部门处理。
建议五: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对执法部门及其人员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训。工商、质监、卫生、食品、烟草等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还应从环境友好的角度多考虑一点,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意识溶入执法中,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闻缘起
在广泛征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中消协三届五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中消协二零零六年主题确定为“消费与环境”。“消费与环境”的主要含义是: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安全权利;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节约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消费保护环境。
本报记者李禾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