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为东北可持续发展提出8项建议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主要内容有:

◎控制耕地总量,建设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

◎用20—40年时间恢复森林资源,保证东北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解决水源危机和地质灾害

◎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

本报北京3月6日讯记者杨健报道:中国工程院近日披露了最近向国务院提交的一份战略研究报告的内容。报告中,3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近300名院外专家结合近两年实地考察的成果,针对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提出8项建议。

这是继《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和《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之后,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咨询项目。

报告指出,由于长期粗放式生产经营,东北地区部分农业资源濒临衰竭,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综合各方面的分析,报告提出了8项战略建议: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格局应当是:耕地总量不再增加,林、草、湿地不再减少,城市和工矿用地合理控制。东北地区过去的垦荒,实际上是占用了林、草、湿地。目前的生态与环境状况已到临界状态,应从现在起立即“刹车”,不再继续扩大耕地。

开发农业的巨大潜力,建设我国最大的农产品基地。东北地区是我国水土资源比较匹配的唯一地区,在耕地总量不再增加的前提下,仍应挖掘潜力,建成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保证东北林业的可持续经营。目前每年采伐的木材约70%来自中龄林,采伐远远超过资源承载力,应采取切实措施,用20—40年时间恢复森林资源。

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合理解决城市的水源危机和煤矿城市的地质灾害。东北地区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今后的城镇化率只应适度增长,重点放在提高城镇质量。

加强地质勘探,提高资源保证程度。东北老工业基地矿产资源枯竭的概念是基于上世纪70年代地质储量做出的判断,只要加大地质找矿力度,东北及周边地区还有很大潜力。

将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大任务。建议以辽、吉、黑三省的大城市和石化、冶金、造纸、酿造、医药等行业作为当前防治污染的重点。

西部地区应节制社会经济用水,保护生态与环境。不可将改善生态与环境的希望寄托于从外流域调水,农业发展方向必须是农牧结合,以牧为主,在缺水地区不宜种植水稻。

水资源配置应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要防止水资源配置中重社会经济发展、轻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倾向。一定范围的跨流域调水是需要的,但必须在当地大力节水防污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影响水区的生态与环境,并充分考虑调水的经济可行性。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石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