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饱原来早注定 美发现一种决定饥饱感的基因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美国科学家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一种基因既能产生让人感觉饥饿、又能感觉饱胀的激素。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对11种哺乳动物负责饥饿感的基因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这种基因在生成让动物感觉饥饿激素的同时,还能另外生成一种缩氨酸。他们将这种缩氨酸分离并通过人工合成后,将其注入实验鼠的肠道。结果发现,实验鼠的食量减少了一半,体重在一周内下降了20%。科学家再向实验鼠注射让动物感觉饥饿的激素,其体重又逐渐恢复。

科学家将这种新发现的缩氨酸称作“饱胀激素”。一种基因产生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激素,这一现象证明动物基因功能远比人们预想的复杂。

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分析注入了“饱胀激素”的实验鼠体重下降的具体原因:是这种激素导致它们厌食,还是这种激素阻止了胃肠蠕动,无法使食物进入消化系统。科学家希望据此找到一种开发新型减肥药的方法。

(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