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联专家:全球“数字鸿沟”有待进一步缩小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新华社突尼斯11月16日电(记者马莲刘顺)国际电信联盟专家16日指出,全球“数字鸿沟”状况虽然在过去10多年中有所改善,然而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差距仍然存在,全球“数字鸿沟”有待进一步缩小。

国际电联信息技术专家萨拉·帕克斯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对新华社记者说:“过去10年来,全球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因特网用户方面的差距都取得不同程度的缩小。”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简言之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拥有、控制和使用能力上存在的差别。有研究认为,收入、教育和种族等都是造成“数字鸿沟”的因素。

据国际电联统计,从1992年至2004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固定电话用户方面的差距从11%下降为4%,移动电话用户差距从27%下降为4%,而因特网用户差距从73%下降为8%。

但帕克斯指出,“这并不意味着差距已经不存在,相反,不同地区之间、地区内部之间在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她说,世界上最发达的八国集团成员国与非洲地区相比,前者一半人口可以上网,而后者只有2%的人口可以上网。在非洲地区内部,不同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也有待缩小。非洲2600万固定电话用户中,有75%的用户目前集中在6个非洲国家。比如,埃及的固定电话用户数是尼日利亚的17倍。

另据国际电联统计,截至本次峰会期间,全球共有12亿固定电话用户、21亿移动电话用户和8.5亿因特网用户。尽管如此,全球仍有80万村庄、约10亿人口无法使用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技术。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二阶段会议16日在北非国家突尼斯开幕。来自17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代表将讨论如何进一步缩小南北“数字鸿沟”和因特网管理等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