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世界首次利用超声波导入鱼病疫苗获得成功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新华网海口6月14日电(记者周佩琪)我国在世界首次利用超声波导入鱼病疫苗获得成功。这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日前在海口通过了专家组的技术鉴定,专家认定其为“达到了世界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海南大学承担的中国国家863海洋领域819青年专题项目“超声波导入鱼病疫苗的研究”,利用鱼病疫苗的超声波免疫接种技术,可以对5-8CM的幼鱼批次接种疫苗100尾(每次作用时间2分钟),每分钟接种2500至3000尾,较传统方法接种速度提高10倍。

本课题组带头人、海南大学海洋生物病害学博士周永灿说,我们这项研究,确定了5-15CM的青石斑鱼和真雕的安全超声参数和最佳超声参数,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适用于鱼病疫苗超声免疫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方法。

专家组组长、生物化学教授苏永全称,超声免疫法利用超声波能有效增加生物肌体皮肤和肌肉等组织通透性的原理,以传统的浸泡法为基础,通过超声作用显著提高进入鱼类肌体的疫苗数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免疫保护效果。该法既综合了传统注射法和浸泡法的优点,同时又有效地克服了二者分别在操作便利程度、接种鱼苗大小以及免疫效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真正达到了“注射法的免疫效果,浸泡法的操作便利”,且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目前,海水鱼类养殖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地区最具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仅中国就有海水鱼类养殖面积100多万亩,养殖产量超过15万吨。然而,在包括海水鱼类养殖的全部水产养殖中,病害的影响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鱼类疾病传统的防治方式是以抗生素等化学药物防治。但是,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它会使病原生物产生显著的抗药性,直接影响疾病防治效果;还会严重污染水域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更会影响鱼肉品质,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研制鱼用疫苗等安全、卫生、高效的疾病防治新措施将是科学工作者的主攻方向。(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