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水底考古发现古建筑群
科技日报昆明6月3日电记者马波报道:今天在云南省境内抚仙湖进行的水底考古探谜证实,抚仙湖底确实有人工古代建筑遗址,初步判断是汉代的一小城。
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高原湖泊水下考古探索活动。该项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纳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系、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进行。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为我国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面积约2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7米,最深达155米。去年11月,耿卫等潜水爱好者在湖东北岸一带湖底发现一些古建筑的痕迹后,引起了中外考古界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兴趣。今年3月,由云南日报和玉溪市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的“抚仙湖水下古滇文明遗址”新闻调查,拍摄了大量的电视、照片资料,取得明显结果。资料显示,这是一个石质组成的聚落群,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面积约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部分基本连片。
上午8时许开始了探寻工作。中央电视台和云南电视台对考古工作进行了实况直播。据了解,此次水底考古,使用的是一艘名为“鱼鹰一号”的深水潜水器,里面能乘坐4人,分别是向导、驾驶员、考古专家和摄影记者,水下情况通过电缆传到设在水面的发射机进行转播。为了探清人力无法涉及的地方,还动用了一台名为“小金鱼”的水下机器人,携带信号源随潜水器下潜探寻,据称,此次所使用的设备是国内最先进的。一个多小时后,潜水员从20多米的水底拉上来一块约200斤重的石头,上有明显的人工雕凿的痕迹;随后,又从水底获得一个陶瓷器皿。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初步认为:抚仙湖的水底古建筑群,可能是汉朝时期澄江的一个小城,或许因为地震或山体滑坡而沉入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