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燃料电池达国际先进水平
新华网大连3月21日电(赵华 冯埃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承担的国家“九五课题”--“5-1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日前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此前,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研制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燃料电池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因其效率高、无污染被誉为“二十一世纪上叶全球经济原动力”。我国早在七十年代便开始进行燃料电池的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大连化物所作为牵头单位,进行了多种燃料电池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大连化物所研制的5-10K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具有体积小、功率大、运行稳定时间长、无污染、无噪声的特点,单节电池连续稳定运行已达到1000小时以上,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燃料电池组的结构、部件和放大工艺已申请了25项国家发明专利,并拥有十几项专有技术,形成我国自主的燃料电池知识产权。参加这一成果鉴定会的专家认为,该所研制开发成功的薄金属双极板额定功率为5-10KW电池组属于世界首创,电池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1月,以30千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零排放中巴车在湖北十堰市试运行成功,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而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组装的1KW电池系统的远程水下机器人将在近几天下水。
为加快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6家单位和衣宝廉研究员等自然人参股的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于3月18日在大连成立,这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燃料电池项目正式走向产业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