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恐龙足印将引出新课题
甘肃永靖县内近日发现的一群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恐龙足印化石,其足印之大,类别和属种之多,保存之清晰完好,均为世界罕见。有关专家经过进一步清理后认为:就目前发现的足印化石来看,它极有可能引发出恐龙研究的新课题。
在永靖县境内的黄河河畔,地质工作者经过近半年的挖掘,挖出了一百多个清晰可见的恐龙化石。其中最大的一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其足印长 1.5米,宽1.2米,而且前足印小,后足印大,成对出现。这比此前被普遍公认的世界上最大的韩国的蜥脚类恐龙的足印,还要长30公分。
据主持挖掘工作的甘肃省第三地质勘测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教授介绍,从恐龙足印遗迹的沉积构造(龟裂、地质层面上保存的小溪流留下的沟痕和波痕等)来看,这些恐龙足印是在湖泊附近的湖滩上留下的。它再次证明了蜥脚类恐龙是可以离开水体生活的观点。但此次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从目前已开展的研究来看,其中的很多疑点,将会引发出科学家对恐龙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重新认识。
李大庆说,根据区域地质调查的结果,此次发现恐龙足印化石的这一套地层的河湖相沉积属距今约一亿年左右。同时,从已发现的恐龙足印化石推断,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蜥脚类恐龙在当时的活动仍然很频繁。而在此之前,很多专家都认为,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期是在距今约一亿七千万年前的中晚侏罗世。李大庆指出,对地质时代的不同认识,就会在恐龙的演化或是否出现新的蜥脚类恐龙方面,引发新的思考。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最大的一组足印还很难确定是哪一种恐龙所留下的足迹。李大庆解释说,足印作为遗迹化石,一般较难确定出它的造迹生物。但是由于在离发掘地西北方向直距30公里的海石湾地区曾经发现过马门溪龙的不完整骨骼。据此推断,此次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很有可能是马门溪龙活动时所留下的。
李大庆介绍说,如果能证明足印的造迹生物是马门溪龙,那么马门溪龙的生活年代就不是现在所认为的中晚侏罗世,而应该是早白垩世。同时,马门溪龙的形状也不是现在所还原的形态。已发现的足印清晰地表明,马门溪龙前后肢的发育程度不同,后肢应该比前肢粗得多,而不是现在复原的前后肢一样粗。李大庆指出,更为重要的是,一直以来被公认的腕龙体积最大,马门溪龙第二的说法也可能被改变。因为从足印判断,马门溪龙的体积至少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
李大庆告诉记者,如果此次发现的巨型恐龙足印经研究证实,不是马门溪龙所留下的。那么,就很有可能在中晚侏罗世或是早白垩世时期,恐龙足印化石的产出区域曾经生活过一种迄今尚未发现的巨型蜥脚类恐龙。
目前,挖掘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当中,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已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