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未来战争:中国急待加强建设战略性雷达预警网
早期预警雷达作为战略武器的配套系统,自冷战时期起便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重视,并且各自建立了一套庞大而有效的导弹预警系统和严密的导弹预警机制.在这期间,我国也从未间断对这方面的研究.不过限于当时我国的经济水平及军事策略,我们没有建设像美苏那样庞大而复杂的早期预警系统.而且外界对我国预警系统的建设状况的了解有限.本人仅凭手头有限的资料并综合一些网络图片撰文,如有失实之处敬请网友批评指正.
↓美国“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


↓美国海基X波段雷达称得上是雷达中的“巨无霸”。它架设在一个经过改装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整个系统排水量达5万吨,与中型航空母舰相当。其底部是两个平行船体,每个船体上有3根巨大支柱,共同支撑着一个平台,平台上是一个白色巨型球状雷达罩。
海基雷达的优点在于战时可以灵活部署于战区附近海域.如果将其部署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则可以有效探测到来自中国方向处于上升段的战略导弹.一旦正式部署,其探测范围可深至我国内陆上空.



下面一组为俄罗斯各型远程预警雷达





↓大型光电跟踪系统阵地
光电跟踪系统因可能受气象环境影响致使精度降低,所以会与远程雷达配合使用

↓手绘版前苏联巨型雷达阵地,据称其雷达阵列高20米,长度达到了200米.真是惊人的工程

↓前苏联在鼎盛时期,其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可以覆盖至国土周边4000-5000公里的大部分地区.



↑美丽极光下的俄罗斯雷达站。在这美丽景象的背后,一张“天网”正在被悄然编织着
我国的雷达网建设现状
雷达作为一种防御性武器自二战起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我国自20世纪60、70年代起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防空雷达网,至今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以有效覆盖本国国土全境的雷达预警网.
我国目前的主要对空预警探测设备主要由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面雷达站及相关指挥控制系统组成,可以对全国领空进行全天候、全空域的严密探测。而远程预警雷达的探测范围可以达数千千米,基本可以保证我国战略及战术防空作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一直奉行防御性军事策略,因此一直没有建设有如美、苏那样的可以覆盖周边大部分国家的远程雷达网.为数不多的远程预警雷达只能完成对特定方向上的导弹预警.一旦战略导弹从不同方向突然来袭,不能保证我们有充足的反应预警时间.
中国70年代建设的7010超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
7010相控阵预警雷达可探测外空目标,对我国发射中程和远程导弹、人造卫星、同步卫星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110型雷达站已成为军转民项目,现为昆明电波观测站使用

↑110型雷达转为民用,是否预示着我国已经完成了下一代远程预警雷达的研制?从现有的公开资料中,我们还无法得知新预警雷达的建设情况。
7010雷达和110型雷达均为20世纪60、70年代研发.由于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这2型雷达在当时被用于我国的航天器测量,导弹预警以及配合“640工程”.后来文革结束,640工程下马,这2型远程雷达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与航空航天、卫星监测、导弹预警、深空探测等领域.为我国国防科学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21世纪,远程雷达更多地用于科学研究领域.我国仍在不断地对这2型雷达进行设备更新,使得它们依然可以为我国的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90年代后期,我国加大了对预警机的研制力度.空中预警机探测范围广,无盲区,对小型目标探测能力强,是国土防空的有效装备.而由于建设陆基远程雷达耗资巨大,因此处于我国当时的防空策略,我们选择了优先发展预警机和预警卫星,因此没有建设新的陆基大型预警雷达.近年来随着预警机正式入役,加上我国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卫星(合成孔径雷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填补我国的防空预警网.因此大型陆基雷达一直不是我国防空预警网建设的重点.也许是保密的原因,我们也一直没有听说我国建设了新的陆基预警雷达的消息.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武器,新战法的使用,一个新的时代必将到来.近几年,我们看到美,俄都在筹备组建自己的“天军”,欧洲提出了“天战”构想,甚至连日本和印度也有组建太空部队的计划.虽然各国的天军计划大多还处于构想阶段.但是科技的发展使得使得这些构想在未来成为可能.航空器与航天器的概念也将越来越模糊,空天一体化的时代必将在本世纪到来.在此严峻形势下,我们需要将防御网延伸至更远的太空,建设我们自己的“天网”和“天眼”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我国的空射运载火箭模型

↓美国在太空中释放军用预警卫星
预警卫星可以在太空中全天候监测敌方战略导弹的动向

建设全面的战略性预警雷达网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这需要我们国家有足够的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支持,也是在新的防御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建设的工程.在21世纪,随着我们国家国力的不断强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自己的“天网”.来源:鼎盛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