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抵达南京接受专访 评牡丹曲艺奖(组图)


昨天下午五时许,风尘仆仆飞到南京的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委会主任姜昆,不顾旅途劳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尽管脸上略带倦容,但是谈起将在南京举行的牡丹奖颁奖盛会、中国曲艺的发展蓝图,姜昆激情满怀。
“曲艺囿于划界无法发展”
记者:实际上现在不少相声演员都接拍电视剧、广告,您对此怎么看?
姜昆:我们从来不划分界限,以前经常有人站出来当裁判,说姜昆是运动员,但是他老“越界”。你像相声剧本身不是剧,也不是相声,但是就是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如果曲艺囿于这种看法就没法发展了。其实曲艺的本质就是革命、前进的。大家看我们的少儿曲艺大赛特棒。曲艺就是要与时俱进!把咱们曲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保守的看法就是不科学的!你说在国外,音乐剧归音协管,还是剧协舞协管?但并不影响它的发展。我们现在就是要塑造“大曲艺”的概念。
记者:像赵本山、郭德纲等也都在尝试跨门类的事情?
姜昆:尽管赵本山有出名的电视剧作品,但他首先是曲艺演员。其实曲艺演员在别的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也并不能使他忘记曲艺。他们是从曲艺界走出去的,这一点永远不能改变。更何况今天我们的演员选择干什么行当都是他们的自由,郭德纲他的选择我也赞成,牛群在基层体验生活我也赞成。只要大家都是在做有益的事情就成。
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记者: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吗?
姜昆:基本没有。我现在的业余时间基本都是在飞机和火车上度过的。
记者:不久前你应邀出席了蒙特利尔国际幽默艺术节?
姜昆:我一共去过两次。我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专门去看过,第二次是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被邀请去的,所以我就组织了一个考察团去向他们取经,这是中国曲艺艺术家首次跨出国门集体学习,收获非常大。这个幽默艺术节在喜剧艺术界分量很重,像憨豆先生等著名笑星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其实国外的幽默节目都是来源于生活,我们一看就明白,跟我们的表演都是相通的,但是他们的构思非常好,我们还和他们签订了合作合同,打破了以前老死不相往来的隔膜。
为评奖我多次热泪盈眶
记者:本届牡丹奖首次设立了终身成就奖,并评出了马季、袁阔成、常宝华等十位获奖艺术家,当时在评定取舍上是怎样考虑的?
姜昆:这是我一直非常担心的问题,说实话矛盾太大。你说,李文华、唐杰忠、马力(二人传艺术家)我能不选吗?这次只能选十个,还是汇总了前三届的名额,不能把他们都选上我内心很难受。但是这次评选终身成就奖也让我看到了老艺术家们的高尚风格。我的老师马季他年事已高,他一般不参加任何活动,但此次牡丹奖颁奖他激动地表示,一定要来参加颁奖,他很看重这个奖,他说这是对他一生艺术的高度评价。琴书泰斗关学曾获知得奖也十分高兴,谁料不久他竟住进了医院,仍惦记着这个活动。德高望重的中国曲协顾问朱光斗也没有评上,部队报送时最终选定了常宝华,朱光斗对我说,常宝华应该选上,我的快板没法和常宝华相声的影响媲美,况且观众对他也是喜闻乐见,论曲艺贡献,选他值得。你们苏州评弹艺术家杨乃珍也特意给我打来电话,向我推荐理论家周良,这些老艺术家的高风亮节啊,多次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我要说,他们使这次牡丹奖的评奖升值了。
记者:现在观众很少能看到你的表演了,是领导工作忙了?
姜昆:说到这个,唉,我大前天刚在深圳蛇口参加大型庆典活动,连夜又得赶往太原参加《曲苑杂坛》,我自己创作的《高原颂歌》还要背,里面有不少西藏话,还有一段歌、一段舞,哈哈,这次我在南京又要重操旧业了。像过去那样千锤百炼地去创作已经不可能了,但是我临阵磨枪不快也亮。现在电视里常出现的是我的flash头像,我的相声都被做成动漫了,有时候看看发现我过去不出名的段子也还行。
曲协也有“小心眼”
记者:此次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选择在南京举办,中国曲协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姜昆:中国曲协此举是有战略意义的,就是要把南京培育成南北曲艺的汇聚之地,南北曲艺的“桥头堡”。要知道不仅南方曲艺是在南京诞生的,北方曲艺也有在南京发展壮大的历史,像刘宝瑞、高元钧等老艺人都是久战南京,兴盛于此的评话、弹词也不断吸引北方观众。由于不同地域划分出不同语系,观众对于各种曲艺形式必然是有选择地接受,但是我认为南京就是一块能够兼容南北方曲艺的城市。
记者:今年你们很多大动作,似乎让我们看到中国曲艺迎来了“旺年”?
姜昆:这次曲协其实是有些“小心眼”,我也不希望人家说我姜昆当了曲协的党组书记之后,就是相声小品受益,其实我就是为了整个曲艺事业的发展。21世纪中国曲艺的主题是继承和发展,但是如果没有好的状态如何继承呢?要改变曲艺演员的生存状态就要靠推出精品。所以我们中国曲协推出了一连串战略思想,一月一次在全国举行主题活动,这次我们在南京就会送戏到镇江基层。连续推出好演员、好本子,就是要活跃曲艺各门类舞台。
本报记者 鞠健夫张楠 摄影 赵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