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
自进入1994年以来,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转换。其中最引人注目者,是中国军队正在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扩大编制。这可以说是自1986年百万裁军以来最重大的动向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更加现代化的重新编制来实行'质量建军'。
此次扩大编制在五个'重点集团军'及第十五空降军内部进行,作战人员增加到四万五千人之多。
几乎每个集团军各配制一个俄式编制的坦克师(配备有322辆坦克),并集中装备有最新式的t-85ii、t-69ⅲ、t-8o、t-79式坦克。为了进一步加强坦克师的高速机动性能,每个坦克师中又加编了一个坦克运输团。第13集团军由于擅长山地作战,特地被重点配备在中印及中越国境的最前线。
此次编制而成的快速反应部队(rrf)及紧急布署部队(rdf)总计含1个空降军、3个陆军师及2个集团军,人数估计有258,ooo人,可以说具有相当的规模(法国快速反应部队占陆军总数的16%)。rrf及rdf的设立将成为今后'重点集团军'建设的主流。
快速反应及紧急布署部队的扩大编制旨在形成一种与区域责任防守相结合的新型区域间机动防守体系。即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各军区的防守范围随之扩大,各军区下属的快速反应部队通过互相快速支援来达到区域性机动防守的目的。
快速反应部队的扩编在中越、中印及中国与中亚诸国边境地区的防守,以及针对朝鲜半岛乃至台湾海峡的反应能力。
相比之下,紧急布署部队则配备有陆军的重型装备,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从快速反应?一言以蔽之,快速反应部队和紧急布署部队是对传统上的区域性防守体系的一大超越。更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在一旦有入侵等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部队可以立即投入边境地区将敌军尽快地驱逐出领土之外,意味着'进攻型'防守体系的建立开始。
从中国角度来看,进攻型的'积极防御'理论是对以往'诱敌深入'式的消极防守战略的彻底修正。有了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怖署部队的投入,中国军队对领土之外特别是朝鲜半岛、印度支哪半岛及南亚大陆方面的'积极防守'作战将会实力大增。
装备
据1992-93年版的《军事均衡》报导,中国航空部队的主力装备如下:
b-ae1e/2e:18架运-5:3oo架运-7:25架运-8:25架运-11:15架运-12:2架。
自1991年以来,中国为了强化部队的空运能力从俄国进口了少量伊尔76等喷气式运输机。这使得目前航空运输部队的一次空运总量达到1628吨。即:轻装步兵师1个团(含装备)的运输规模。
中国军队亦可使用各种民航飞机以补充航空运输部队空运能力的不足。在紧急情况下,估计可动员使用约四十架民航货机(含波音747-200f),从而使一次性空降能力达到轻装步兵师2或3个团的水平。
另外,中国也在大力开发喷气式运输机。目前已同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md-82型客机,同乌克兰也有合作开发计划。
陆军及空军直升飞机的总数估计有500架左右。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的建立使得直升飞机的集中使用成为可能。
在所有服役的直升飞机中,先进的直-9型(法国as365n许可生产)有100架,s-70型24架,mi17有24架,as332、bell214及as342合起来有20架。另外一种直-8型直升飞机(相当於sa321)也已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估计在近期有可能会得到大量装备。
为了在地面战中充份发挥机动性能,快速反应部队及紧急布署部队除了装备有作为陆战标准武器的wz523轮式步兵装甲车之外,还在开发系列生产类似wz551的新型轮式ifv及其他指挥型、侦察型步兵车。其中,ifv型配有73mm火炮及25mm机关枪。由于其可提供强大的火力支援,估计今后可会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标准装备。
快速反应部队与紧急布署部队的兵力大致如下:
快速反应部队:
空降师3个,使用z8/z9/mi17/mi8/mi4及为数有限的z9反坦克直升飞机(可配备4━8枚,hj8反坦克导弹),在地面移动上,则配备重型装备,其基本运输工具仍是bj1212a吉普。主要使用武器装备有hj8反坦克导弹、hy5系列步兵携式地对空导弹、105mm无座力炮、轻迫击炮及23mm四连装对空机关炮。
陆军步兵师3个(第162、63、149师)。其中,估计各存一个团级规模的机降部队(空中机动部队)。
紧急布署部队:重点集团军2个。该部队已将运输团加以扩编并装备有大量坦克运输车辆以贯彻'高速推进、集中移动'的作战原则。此外,该部队似还配备有专用列车。
从以上介绍可看出,快速反应部队与紧急布署部队的大量扩编乃是继百万大裁军之後中国军队的又一重要战略举动,是建立外向型军队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