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代战机的隐秘处没啥希奇,一捅就破
网上突然出现“歼14”的图片,从常识上判断象假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是真的,就意味着“四代鸡”泄密了或解密了。从泄密的角度看,知道内情者没有泄密的胆量;从解密的角度看,更是不可能,还没到那个程度。
这样说网友也不要失望,一张图片的真假,说明不了我们四代鸡的不存在。《航空报》在报道中就公开说,沈飞目前有新歼八生产、新型歼击机量产、重点型号研制三项任务,这个“重点型号”不是三代半,就是“四代鸡”。
自从美国的F22研制成功,四代鸡就被描述的神秘兮兮。而实际上四代鸡也没什么超乎我们思维的东西,看似神秘兮兮,其实一捅就破。超级明星和小家碧玉,其实原理相同。
我们通过公开资料,大概就能判断出我们的四代鸡进展情况。
发动机。四代鸡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和超机动性都来自于性能优良的发动机。SU27、F15、EF2000,实际上在现有发动机的水平上已经达到了飞行性能的极限,美国在新发动机的研制上快一步,所以四代鸡就出来的早。这点也是我们的弱项。报道中总是提到“新涡扇”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而实际上离投入使用还有距离。网上的传言更多,说是为歼十、歼十一配套的,已经投产,对此存疑。如果真是如此,我们为何还动辄购买五、六百台俄罗斯的发动机?一个院士在评论“新涡扇”时,评价为“基础差”、“是国家押的宝”,一言蔽之就是“新涡扇”的研制是“孤注一掷”。这个“新涡扇”的装备对象似乎不是针对现有机型。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我们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在搞“大飞跃”,而且在不断取得成果。即便我们的新涡扇不能研制成功,还有俄罗斯的AL41、AL51作为备选。
隐身能力。隐身飞机出现快20年了,当年的招牌菜早就成了家常菜了,很可能我们的身边,就有各种民用吸波材料的应用,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罢了。我们目前的隐身材料各种材质、各种机理不下20种,选择的余地很多,关键是成本控制。隐身外型不是设计师想出来的,而是计算机算出来的,既要考虑隐身,又要考虑到气动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搞了15年以上,相关软件已经升级到N.0版本了。大家都说我们的新歼模型和F22很象,没办法不象,软件的算法基本相同,还能变出大天去?
机动性。据说美国的四代鸡机动能力惊人,可以沿速度轴任意变换鸡头指向,相比之下SU27的“眼镜蛇”就是“小儿科”了。这也没什么特别的,这源于好的发动机和更先进的飞控系统。发动机不说,就说飞控系统。早期的飞控系统很简单,比如歼六,就有仰角告警,提醒飞行员避免进入螺旋。到了SU27就先进很多,能够自动控制飞行姿态,就象飞机操纵人一样,如果不断开飞控,SU27就做不出各种超机动动作,而断开飞控后飞机姿态按照飞行员的经验无法控制时,就接通飞控,飞机会自己恢复正常姿态。F22的飞控更先进,但原理一样,只是运算速度更快、理情况更复杂、人机沟通更直接、发动机更强劲,因此才能显示出更强的超机动能力。美国人也是人他妈生的,不是妖他妈生的,他们能作到,我们也一样。歼十的飞控水平已经达到了SU27的水平,上亿元的验证机也造出一架了,尤其重要的是高速处理芯片我们也在搞,象“神五”、“神六”那样,“龙三”、“龙四”的搞下去,问题就解决了。现时的飞控水平很难说,那个歼十搞SU27“5:0”的消息很重要,如果是真的,那么我们的飞控能力是相当凶悍的。
有源相控阵雷达。专家说我们搞出实验机了,性能不错,就是成本太高,一个收发件要几万元,一部雷达需要近千个,承受不起。俄罗斯法佐特龙的总工兼总经说,“东亚某国”为了与法佐特龙共同研制新雷达投了5个亿美金。5个亿是什么概念?当年我们为“费尔康”才投了4亿。俄罗斯人信誓旦旦的说“目前有两部实验样机,两年内达到使用要求”(2005年语)。这样看,我们的新雷达研制是两条腿走路,已经是有模有样了。
由此看来,外电描述描述我们的四代机进展并非瞎猜。有些方面进展快,如机体设计、雷达研制、机载武器配套等,有些方面进展慢,如发动机、飞控系统等。估计我们四代机的首飞,恐怕还要等上3、5年。
为此也不必悲观,只要能够把现成的技术移植到三代机上,搞出1000架三代半,很多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