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空航空兵某部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我军飞行员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训练场,身旁为正式列装我军的歼-10战机。新华社发(谭超摄)
广州空军航空兵某部前不久机动数千公里奔赴西北大漠执行任务,所发射的导弹全部精确命中目标,创造了战机导弹攻击多项纪录。该部部队长告诉笔者,这次导弹打靶取得的优异成绩,标志着该部远程精确打击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近年来,该部着眼未来战争中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组织全体飞行人员积极深化针对性训练,努力实现训练与实战接轨。
他们注重战机作战应用理论研究,按照遂行作战任务可能出现的状况,分阶段、分专业对战机战斗力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梳理汇总,采取对抗训练、实兵演习等方式,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论证和深化完善,从战法、训法等多个层面,建立和创新实在管用的对策体系。同时,紧贴部队所担负的战备任务,按照急用先训、重点多训、弱项强训的原则,广泛地对飞行员和机务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了该机机载导弹的战术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导弹攻击过程中的技术战术难题。
在此基础上,该部坚持训战一致的原则,加强部队全建制、全员额、全装备、全过程的实装、实弹训练和夜间攻击训练,切实把训练背景设险,把战场环境构真,把指挥班子的指挥素质逼强、把飞行人员遂行任务的本领训实,有效提升了飞行人员使用机载导弹火控系统对目标攻击的技术水平。(于春海、应铭、赵凌宇)来源:中新网
新疆军区神射手32枚导弹命中记录无人能破
【主人公小传】李岩明,1996年12月入伍,新疆军区某炮兵团反坦克导弹营二连士官,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射手”,5次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1次荣立二等功,被兰州军区表彰为“优秀士官”。
风嗖嗖寒,大漠尘飞扬。新疆军区某炮兵团一场实兵对抗演练激战正酣。“红军”行军途中,被“蓝军”几个暗堡拦住了去路。沙尘弥漫,能见度极低。“红军”指挥员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暗堡,眉头拧成了疙瘩。几位导弹发射手面面相觑,天气如此恶劣,谁敢应战?这时,一个黑不溜秋的士官站了出来:“让我试试!”瞄准目标、修正偏差、果断发射,3发导弹好似长了眼睛,接连扑向目标,3发3中!“红军”成功开辟通路。
这名士官叫李岩明,全师赫赫有名的导弹发射能手。
厚积才能薄发,李岩明的发射硬功并非无心插柳。夜间发射是个高难度课目。为提高发射的反应速度,李岩明每天一练就是10多个小时。3个月过后,李岩明练就一身夜间发射硬功。2004年,他参加兰州军区组织的反坦克炮兵(导弹)实弹射击比武。夜黑风劲,靶标摇曳不止。只见李岩明应声出列,一个箭步卧倒,锁定目标、快速发射、遥控修正,一气呵成。“轰”的一声,弹过靶穿,他第一个打出夜间首发命中的成绩。
时至今日,李岩明仍保持着一个纪录:发射32枚导弹,弹无虚发。官兵对他的评价是:艺高人胆大。他却说:身为习武之人,不仅要勤于“砺剑”,还要敢于“亮剑”。
前不久,上级给团里配发了一套导弹发射模拟训练系统。系统内置模拟训练环境是平面显示,射手长时间训练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和厌烦心理。能不能把模拟训练由“平面”升级为“立体”?生产厂家的工程师摇头否定,李岩明却不信这个邪:一个月内解决这个难题!他刻苦攻关,给每个战场环境设置了不同战术背景,增加了声、光、电配音,训练效果倍增。来源:解放军报
中国“神光II”激光打靶落点精度世界先进
1月3日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悉,国内至今运行规模最大的高功率激光装置“神光Ⅱ”取得最新进展,其精密化技术研究项目历经多年攻关,现已通过国家鉴定验收。
专家组认为,该项工作使我国激光驱动器在激光功率平衡、激光打靶落点精度、准方波脉冲输出控制等三个精密化核心技术环节上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已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为我国惯性约束核聚变(ICF)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来源:中国上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