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海军为什么要建造115舰的秘密
中国为什么要几乎在同一时间建造两个级别吨位、作战任务和武器配置基本相同的驱逐舰?
技术引进说好象说不通,因为170、171先建,说明垂发、中华盾雷达已经成熟,而且无论从舰体、导弹、雷达等各方面来说,170、171设计理念都比115、116更先进的多,且我们已经引进了S-00MPU2,其导弹、雷达技术早已经摸透,不需要再通过引进"利夫"来获得技术转让。
“两条腿走路”说也好象不通,两条腿走路应该是指我国的某一项武器装备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一些世界先进水平的外国武器装备来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同时也装备相对落后的国产装备,保持该项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能力,避免一旦无法获得外国装备时还可以保持军队的一定战斗力和该武器系统的延续开发能力(比如su-27和歼8II、基洛和宋等,)。但170、171与115、116相比,明显先进的多,至少也基本在同一水平层次,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自己能研发出和外国同一水平甚至更先进的武器,还搞什么“两条腿走路”,那不是有病吗,比如我们的大预就比A-50先进,所以尽管老毛子一个劲推销A-50,我们就是一架也不买。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我们有了170还造115、116呢,我推测很可能是中华盾和海红九在研制过程中,与ws-10的研制一样,出现过十分严重的问题,可能是重大的质量事故,研制工作面临下马的危险。
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促使军队转购利夫系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利夫不用在新设计的舰体而用在旧设计的舰体上,这就证明购利夫,再加167舰体的115只是一种临时的替代方案。可能就在签定合同的前后,我们的中华盾和海红九的研制工作又出现了转机和重大突破,于是军委高层转而决定优先建造一直翘首以待国产系统-170,由于利夫的合同已经签定,不买也得买了。于是就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先出170,后出115的奇特现象。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115、116舰一定是海军的绝唱,以后建造的只有170系列,不会再有115系列出现了。
我记得美国情报机关在八十年代后期就透露中国在研制一种和宙斯盾一样的舰用相控阵雷达,那时我看到这消息着实高兴了好一阵子,可是将近20年过去了,到21世纪还没听到后续消息,直到看到170的出世,才唤回了我那遥远的记忆。可以想象,在这漫长的20年里,研制人员历尽了多少艰辛、承受了多少痛苦、经受了无数次失败,正是他们卧薪尝胆、夙夜匪懈、无私奉献。才铸成了今天的“中华之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心底感激他们,同时也要永远为他们祝福,他们是中国真正的大脑,更是中国的脊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