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发展方向-轮式装甲车和信息化
首先我们先谈谈,轮式装甲车装备的必要性。轮式装甲车与履带式装甲车辆相比,具有油耗经济、振动小、操作简单、公路机动性高、可部署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各国军事战略结构的调整,轮式装甲车越来越受到重视,广泛应用于反恐、维和等场合,是快速反应部队理想的机械化装备。外军中,对轮式装甲车发展比较重视的国家,有俄罗斯,法国,瑞士等欧洲国家。而最近的数次局部战争中,轮式装甲车都有不错的表现。本文就轮式装甲车发展与战役战术,肤浅的与广大军迷探讨一下,希望对我军装备发展提出更好的发展思路。
经典战例回顾:1999年6月10日夜,一支200余人的俄空降兵突击队突然出现在南斯拉夫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机场,有如神兵天降,让全世界瞠目结舌。此刻,北约军队正沉浸在南联盟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并开始撤军的喜悦中。英军地面部队本已准备向南开进,甚至打算将维和部队司令部设在普里什蒂纳机场大楼。就在即将开拔的时候,接到命令让其暂缓出发,理由是:“让美军先走。”北约军队你争我抢之时,俄原驻波黑执行维和任务的一支空降兵部队分乘10辆轮式装甲战斗车和30辆卡车已经悄悄出发了。他们披星戴月,昼夜兼程,经过7个半小时的500公里急行军,突击占领了科索沃的心脏——普里什蒂纳机场。俄空降兵的这一行动让北约大跌眼镜,有苦难言:北约军队花费数亿美元,倾泻万余吨精确制导导弹“打下”科索沃,竟让俄军不费一枪一弹占了先。俄军抢在北约军队前几个小时占领了普里什蒂纳机场,很为被北约空袭南联盟行动气得灰头土脸的叶利钦争回些面子,叶宣布授予了所有参加此次行动的空降兵“巩固战斗友谊”奖章。这些俄罗斯士兵是驾驶着俄制BTR-80轮式装甲车创造这一奇迹的,至此世界上各国军事专家对轮式装甲车辆投以更加注目的眼光。

美国斯特赖克轮式装甲侦察车
相反地是,波黑战争中与美军空军的精确打击不同,美国陆军的重型装甲车,却在此次战争中反映迟钝,直到战争结束,美军利用起运输机群,空运一个师的重型装甲师任务依然没有完成。战后,美国防部对装备评估中,首次对俄军轮式装甲车的出色表现给予良好评价。此后,美军对海军陆战队的轮式装甲车进行评估后,研制了具有美军特色的美军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至此轮式装甲车在美军中树立了重要位置。该车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亦得到广泛使用。为平息地区性冲突,各国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范围的维持和平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活动,轮式装甲车也成为最适合的装备,应用日益广泛。综观上世纪中叶以来各国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过程,可以总结出以下显著特点。
车辆车族化
从各国轮式装甲车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就基本用途而言,最初发展的大都是4×4和6×6的装甲输送车型,主要用来在战场上运送步兵,支援坦克作战。在装备的体系结构上实现车族化是各国发展轮式装甲车的普遍规律,为作战部队提供全面的支援保障能力。一些装备数量较大的轮式装甲车系列均拥有多种变型车辆,如指挥车、侦察车、雷达车、火力支援车、自行榴弹炮、自行迫击炮、反坦克导弹发射车,抢救车、工程车和救护车等。车族化的设计思想对新型轮式装甲车设计更是必备要求之一。
结构适用化
各国6×6和8×8装甲输送车的总体结构,除少数车型外,常规的布置是驾驶舱位于车体前部,发动机前置,武器系统炮塔一般位于车体中部,后部为载员舱。根据车载武器的不同,搭载步兵人数一般为6~12人。俄罗斯的装甲输送车的载员舱均设有射击孔,使搭载步兵具备乘车作战能力。西方国家生产的装甲输送车一般没有射击孔,主要原因是它们认为在车辆行进间搭载的步兵无法用单兵武器实施准确射击。除少数国家如俄罗斯的BTR-系列,几乎所有的装甲输送车的动力装置均前置,后部为载员舱,这种布置更便于安置步兵乘坐和迅速出入车辆。BTR系列装甲输送车的动力装置后置,主要是考虑使车辆重心偏后,以保持良好的水上浮渡性能。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搭载步兵只能通过车体侧门和顶部舱口出入车辆,这在对保证搭载步兵能在敌火下快速,安全上下车辆有不利的影响.

中国轮式装甲车
增强装甲防护力
各国轮式装甲车的车体多数采用钢装甲焊接结构,抗弹性能方面,一般要求车辆正面能防护12.7毫米枪弹,其它部分能防护7.62毫米枪弹和炮弹破片。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武器的火力性能不断提高,装甲车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致使各国军队普遍要求增强这些车辆的抗毁伤能力。一些最新车型,充分反映了各国对装甲车防护能力重视程度的提高。普遍的做法是,除车体主装甲外,还可在车体外部挂装附加装甲。参加伊拉克战争的美国“斯特莱克”装甲车也应急安装了隔栅式附加装甲。美国采用陶瓷装甲的“斯特赖克”装甲车也可防护普通的14.5毫米穿甲弹。
增强战术机动性
轮式装甲车具有优越的公路机动能力。解决轮式装甲车越野机动性差的问题一直是各国多年来努力的目标。通过控制车重和采用大功率发动机、全轮驱动、独立式悬挂装置和中央轮胎充气系统等措施,轮式装甲车的越野机动性能近年来不断得到提高,一些国家声称8×8装甲车的越野机动性能已与履带式装甲车辆不分伯仲。这也是更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为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轮式装甲车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重和动力装置
对装甲车机动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首先是车辆的重量。20世纪70~80年代研制的车辆中6×6装甲输送车一般重8~16吨,少数装有90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车型达到19~24吨;8×8装甲输送车一般重11.5~14吨,装有105毫米火炮的车型达到16~28吨。90年代,由于各国普遍重视装甲防护能力的提高和车内乘载空间的增大,致使车重均有明显增加,6×6装甲输送车的重量达到13~26吨,8×8车型达到15~24吨。车重的增加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甚至接近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重量。
面临车重的增加,为保证车辆的机动性能,势必要采用更大功率的动力装置。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增压柴油机技术,为装甲车动力装置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它们对持续提高功率密度、减小车辆尺寸和控制车辆重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周边局势复杂,因此开发研制轮式装甲车很有必要。随着我国公路网日渐完善和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国产轮式装甲车已经成为轻型机械化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的主要装备,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重任。但是,我国现有轮式装甲车在火力、火控、防护、操纵系统、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国外同类轮式装甲车辆相比差距较大,总体技术战术性能属于 20 世纪 80 年代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战争需要,因此新一代轮式装甲车的研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