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透露:中国建成卫星为骨干指挥网

王朝家有宠物·作者佚名  2007-01-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郑州5月18日电:5月17日天还未亮,大地还在沉睡,济南军区某集团军首长机关长途机动演练已经开始。记者进入某新型作业指挥车,亲身感受信息化给“中军帐”带来的变化。

作业指挥车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汇集中心。各种信息要靠他们获取,各种指令要靠他们下达。然而,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在这核心的“中军帐”中居然近半数是士官。

6时30分,记者坐上作业指挥车。突然,记者身旁的报务员、一级士官张军杰喊了一声:“电台受电磁干扰!”战斗还未打响,“敌”干扰已经开始了。

见此情景,通信处长张本昆一边下令启动“动中通”预案,一边采取措施抗干扰。很快,通信恢复了正常。整个作业指挥车内恢复了战前的寂静。

机动开始,作训参谋傅国涛、张福庆眼睛盯着车上实时信息处理指挥机——一台比普通笔记本电脑稍大点的仪器,荧屏上显示一幅电子地图,图上点缀几个移动的红点。

突然,一个红点移动速度慢了下来。集团军副参谋长王忠智敏锐地意识到:某师在开进途中受阻。这时,指挥机上传来该师发的短信:部队在某地遭小股“敌人”袭扰。王忠智立即通过指挥机发短信传达集团军首长指示:派出侦察分队阻击,其余部队快速通过。

看到记者满脸疑惑的样子,通信处长张本昆说:“这种指挥机,是通过多种通信手段组成的一个可移动野战网,并进行了加密代码处理,实现了指挥方式的快捷高效……”

张本昆话还未说完,侦察员又传来报告:前方发现“敌”侦察机。根据“敌”情,军长立即口述命令:“车队拉大距离,注意防空;防空分队加强对空警戒……”一级士官李培快速点击鼠标,指令瞬间下达到所属各部队。

记者粗略地计算一下,两个小时内指挥机发出各种指令30多条,每条指令或三五个字,或十多个字,加起来还不到300个字。

“敌”情越来越复杂,战斗越来越激烈。部队经过某市区时,又一次遭到“敌”强电磁干扰,指挥车中电台无法工作。此时,卫星又失去联系,指挥机被迫关闭。指挥再一次陷入困境。

记者也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此时,张本昆一面组织专业人员查明干扰源,并实施反电磁干扰,一边用某新型移动通信终端迅速与各部队取得沟通。“中军帐”又恢复了正常运转……

演练一路开进,“战斗”接连不断。下午4时30分,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奔袭,部队全部顺利抵达指定集结地域。

全程监控机动过程的济南军区领导对记者说:“部队机动近千里,一路遭‘敌’强电磁干扰,进行立体侦察、防空袭等战斗20多次,部队先后多次改变行军路线,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化指挥控制手段,能圆满完成这次机动任务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四级指挥机关进行实案化推演

5月中旬,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组织军师旅团四级首长机关进行一系列网上对抗演练,司政后装指挥员同步作业,战役战术同步筹划,指挥与信息对抗同步实施,方寸荧屏硝烟弥漫,千军万马在网络空间驰骋厮杀……今年开训以来,该集团军多次组织四级首长机关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演练。

走进集团军“中军帐”,笔者看到大屏幕上地面、空中、海上、电磁态势图和卫星过境图、气象水文图以及战况统计表在不断发生变化,紧张、激烈的氛围如同炮声隆隆的战场。透过音频视频传输系统,各级指挥机关召开作战会议、部署作战任务、判断战场情况、定下作战决心,参谋人员运用计算机分析敌情、我情、地形、气象等作战要素,迅速在网上标绘情况图,拟制作战文书,一道道作战命令通过网络上传下达。随着战场态势的变化,由政工、后勤、装备干部组成的工作指导组直接深入到每个作战单元进行现场保障。

近年来,该集团军突出首长机关网上战术作业和战役演练这个重点,以军事斗争准备任务为牵引,通过采取实案化推演的方法,不断加大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的力度,增强首长机关驾驭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以首长机关的训练带动部队军事训练的创新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