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试飞员飞行手札曝光
引子
一线飞行员的自述是反映中国空军现状的最权威的信息之一,相信大家从下文中也能猜出那些被省略了的“X”的实际意义。从王志豪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没有一流的飞行员,战机就不能发挥其全部战斗力。
----------------------------
《空中王牌梦》
王志豪
正如我的名字“王志豪”一样,我志向高远,向往成为叱咤长空的空中勇士。1987年从航校毕业分到空x师,经过“歼6、“歼7”、“歼xB”,最后改装了苏一27。空x师是空军精锐之师,早在抗美援朝大空战中,这个“中共空中王牌师”就扬威“米格走廊”,以显赫战绩受到过毛主席“奋勇作战、甚好甚慰”的褒奖。能成为这英雄群体中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与骄傲。当然作为一个立志成为空中王牌的飞行员,与骄傲和自豪共生的,还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与使命感。
在我记忆里,从“歼7”到“歼xB”的改装是难度最大的一次改装。改装时工厂教员带来了一本《歼xB使用手册》——所有的条件就是这些了。那本《手册》对于作战部队飞行员来说实用的东西不多。没有教练机可供带飞,没有任何前人的经验可资借鉴,这可是一种最新型高性能主战飞机啊,却只能靠我们全空军首批改装的9个人一步一步把路子摸出来。并且不言而喻,“歼XB”比“歼7”性能先进了许多、机载设备亦复杂了许多,不但使用上要自己摸,需要熟记的数据也超过“歼6”两倍多。但是先进机载设备的大量增加,说明战机向高技术、高性能迈进了一大步,这些都让我振奋,它激发起了我前所未有的训练热情,2000多个数据我熟记如流“一口清”,座舱内数百个电门、开关、仪器、仪表我阅着眼睛“一摸准”……像入了迷一样,到和战友们凑在一起就是研究交流,这个动作你是怎么做的,有些什么感受,那个课目我是怎么飞的,有些什么体会,从中找出规律和特点。比如特技课目,“歼6”飞机是拉杆跃升以后还要拉,叫作“顶点敢拉杆”。而“歼xB”却是先要“闷一杆”,使劲拉出负荷,到顶点后反而要松杆,松一下杆才能增速或持这。“歼xB”那时的训练大纲较为粗略,一个课目,它告诉你的只是高度10000、时间40分钟、内容甲乙丙、要求一二三……这个拿过来你基本没法飞。必须根据经验把它细化、深化、具体化:加油量多少、高度怎
么弄、起飞以后几分钟进空域、进空域要在什么高度什么速度、前后各做多少个动作、每个动作之间怎么衔接……。这每一次的“消化反刍”都要消耗大量脑细胞。每飞一个新进课目,9个人都一定准备出一个详实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课提纲”,论证、补充,飞下来再根据实施感觉修改、完善。那本《“歼xB”使用手册)里,“特情处置”也缺项很多,因为工厂试飞的特情处置和作战课目中的特情处置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归纳机理、补充调整。脑筋动到了、功夫下到了,事到临头终于有备无患。那是一次海上导弹实弹空靶课目,我在5000米高度发现目标,发射右侧导弹驾机向左脱场时,只听轰的一声,飞机向下一沉,转速表迅速下降,温度没有了,各种仪表信号灯全部失灵,说明发动机停了。根据这些现象,我迅速判断出:发动机喘振停车,而且是双发。准确作出判断后,我迅速地作出了处置,当时高度掉得很快,速度也根本无法保持,机身剧烈摇晃起伏,随时会有失速坠毁危险,而且“歼xB”飞机操纵规程规定,空中停车若低于2000米双发不能重新启动,必须立即弃机跳伞,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而我恰在2000米完成了启动,成功保住了飞机。这起到目前为止“歼XB”唯—一例空中双发停车险情,最终化险为夷。总之我们就这样一关一关地攻、一坎一坎地过、一个课目一个课目地啃。天道酬勤,“歼xB”改装顺利完成了。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世上本没有路,只有以探路者拓荒牛精神去走了,也就走出了路——这是我们飞行员最大的欢乐了。拓出了路,就要把它给后来者留下来。盯着空军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必然要有更多的部队陆续改装“歼xB”,我们要让他们站在我们肩膀上起飞。于是我们就把几载甘苦中得来的经验逐一总结出来,汇好成两本小册子——《“歼XB”飞机改装手册》、《“歼xB”飞机战术基础训练实施手册》。1996年、1997年到们先后给两个兄弟航空兵师改装“歼xB”,都是用它作“蓝皮书”教材,而不再用那本《“歼xB”使用手册》,这也算我们为空军现代化进程实实在在添加了的一点助推剂吧。
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看,未来高技术战场主要就是打空军。作为空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只有想打赢、钻打赢、着眼打赢,练就“用我必胜”的过硬本领,才能不辱“首战用我”的光荣使命。所以改装完成后,我立即全力以赴投入飞行技术深加工。夜间标志灯着陆、导弹空靶、云中猛击、打武装直升机、双机轰炸……所有“歼xB”高难课目高质量完成后,唯一不能令人满意的,就是一个了,空中发现能力不是太好。而没有“先敌发现”,则意味着在未来空战中将拿不到最大的胜算。“歼xB”的某型机载雷达是国产歼击机第一批“超视距”火控雷达,它的装机使用改变了我们靠目视搜索、光环瞄准的空战历史,使我们具备了“视力外攻击”能力。虽说某型雷达还算不上最先进的雷达,但随着装备现代化进程加快,日后会有更好的高性能雷达装机使用,用好它,有利于今后的衔接。这一点,在后来改装、介入高性能雷达时我立即就感觉到了,以前的底子没白打。这型雷达应该说确实是挺难用的,它发现距离是xx公里,空战中如果飞机以时速900公里飞行,4秒钟飞一公里,若是敌我对头飞,那么就等于2秒钟一公里,这样算来,发现、截获、发射导弹后脱离攻击,都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而这极短的时间里,你又怎么能只做使用雷达一件事呢?你还得保持高度、速度,还得注意状态、编队,就算仅只为了截获,就还得扳这电门、按那按钮,扫描大区小区、放小扫描线、压正目标等等。并且即便如此,还必须空战对方是个“傻子目标”,它自始至终是直线匀速飞行,什么变化没有。实际空战中,哪会有这样的目标?因此一弄弄就截获不了、错失目标。雷达性能飞不出来,很多战术训练实施不了,机载雷达的使用成了制约“超视距攻击”的一大瓶颈。
怎么办?围绕实现这型雷达全效使用我动开了脑筋,大量搜集分析资料,一次一次摸索、反反复复体验,终于,我成功了!在随后的雷达截击训练中,每次我都战在最远的距离上发现井截获“敌机”。难关攻下来,我把相关数据制成图表传授给战友们,大家接受很快,因为我们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必须随时准备发生战事,飞行员实战观念都很强,再说你不提高作战效能,到时候不光无法取胜,弄不好还会给人家当活靶子。按照我的方法干,截击课目优秀率明显提高。这就是性能和效能的关系,飞机的高性能不一定等同于作战中的高效能,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先进武器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形成一流的战斗力。
另外,从现代高技术战争实践看,电磁战、电子战也是未来空战一个不容回避的趋势,下功夫把它研究运,这是打起仗来真正管用的东西。我很注意搜集高技术战争空战战例资料,发现空中电磁战很典型的一个形式是“距拖干扰”。但是“距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样才是出现了“距拖干扰”?这些教程上却都没有。我不能浅尝辄止,不挖拍到穷尽我不会罢休。我到工厂、研究所刨根问底地去问去担,最后弄明白了,通常是敌机被你的机载雷达截获后、他的报警器告警了,他才施放“距拖干扰”,干扰施放出来,你显示器上的目标瞬间就跑了,让你觉得它已经摆脱了你。其实是假象,是欺骗你的,此时你打开“抗距拖”,真实目标会复现于你雷达平显上。
效能挖潜没有穷尽,该型雷达从理论性能上讲不具备下视战力,这一点是让人很难在心里抹去的缺憾。一件武群装备,会不会存在连它的设计制造者也还未能发现的潜质潜能呢?这念头说来也种有些荒唐,但世上这类小小不然的奇事到处都有,由此而生发的奇迹也不应当只属天方夜谭。我殚精竭虑又琢磨开了,在一次空中对抗演习中,我在飞歼轰协同实战课目时,发现了该型雷达被性能说明书湮没了的下视搜索能力。我又一次成功了!下视能力的成功发掘,使“超视距”火控雷达、进而使整个“歼xB”空中战斗群的整体作战效能又进一步得到了有效提高。
2000年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在朝鲜大空战中,我们师涌现的一批长空英豪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那么时至今日,我们跨世纪的一代年轻飞行员没有理由不去续写辉煌。作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飞行1500多小时、多次荣膺功勋的空军一级飞行技术能手,我将以电视剧《壮志凌云》中一句话作为激励自己永远进取的座右铭,并相信这个目标终将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成为现实——
只要我一起飞,对手没有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