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BC-1歼击轰炸机的再改进
西飞的fbc1(jh-7)是目前现役的国产最好战机,最新型的fbc1在不停的升级和改进,但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fbc1大最大的缺点,发动机太臭。
当今世界先进战斗机的发展,无不是向多功能方面发展,即可空优作战又能对地攻击,可执行多重任务,攻守兼备,全面发展。从世界军机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世界主流战斗轰炸机都是来自于著名的空优战斗机,从SU-27到SU-30,从F-15到F-15E/K,从F-16到以色列的F-16I,从幻影2000到出口沙特的幻影2000-9等,无不说明,在现代高度激烈的空地一体化作战中,仅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力量,不具备优秀的空中交战能力的飞机是无法完全适应现代战场瞬息万变的局势的!
而西飞的fbc1在设计之初就是为对地对海攻击准备的,机动性不佳,因此这对fbc1战斗机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fbc1在对海攻击中必须由别的战机为其护航,超低空掠海飞行固然可躲避岸基雷达,但在对方先进的宙斯盾雷达和预警机面前将变的无处可藏。机动性不强则自卫能力及差,很容易被对方的战机击落。因此fbc1不去改进升级,只能成为新贵SU-30MKK的配角。用fbc1偷袭金刚和基德还有成功的把握,若是用其攻击航母则壮士一去兮不复返。fbc1要想在未来的战斗中提高生存率就必须增强其空优作战的能力。
fbc1的气动布局已十分优秀了,不需大改,当然改成双垂尾会更好。
为增强机动性,fbc1的双三角翼改进成边条翼,结合电传操纵系统,可以使fbc1的大迎角飞行性能十分出色。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何三代战斗机比较强调大迎角性能呢?因为战斗机在空战机动中,会频繁的处于急剧爬升、转弯动作中,这些机动都要伴随拉杆——抬头的动作,如果飞机的大迎角性能不好,那么飞机在机动中就很容易因失速而失控,同时,大迎角性能意味着飞机在较低的速度下能够保持比较好的机头指向能力。

要想增强战斗机的机动性,大推力的发动机是必须装备的,推重比高,动能大,战斗机机动性才可增强,格斗性能才可提高。
虽然FBC-1现用的涡扇9发动机高速性能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经济性佳,翻修寿命长,故障率低,但也存在低速性差,耗油量大,加速性慢,推力不足等缺点,不能与现役或未来的战斗机匹配。其整体技术仍停留在近30年前的水平,甚至较中国自制的涡扇6等而下之,而且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明显影响了FBC-1的性能和发展。
网上传说新一代的FBC-1A改用AL-31SM涡扇发动机,本人以为不妥。FBC-1A改用AL-31SM涡扇发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次。
AL-31SM源于侧卫家族中S/SK、uB、Su-10K/M/MK上共用的AL-31F双转子加力式涡扇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曾遇到多种极大的困难,在十年间动用了51具试验发动机,解决了658个难题,共获得128项专利。该机采用了模拟式电子综合控制器(AL-31SM改用全数字式),能把工作状态发挥到接近极限值,当电子综合控制器故障时,会自动转换成机械-液压系统控制。另外还具有多种参数监视系统、设计局独创的防喘振系统和涡轮冷气控制系统等。AL-31SM发动机目前的价格为300万美元/台,不带加力器的AL-31F曾以6台共用的方式装在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进行大气层试验,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发动机。
因为涡扇9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分别是1093毫米和5205毫米,与AL-31F的1300毫米和4950毫米不能相容,更不要说略有变动的AL-31SM。所以,势必重新设计后段机体。更新的发动机直径较大而长度略短,涵道比由0.62降到0.6,总增压比由20增至23.8,涡轮进口温度由1167℃升至1392℃,各种推力状态下耗油率亦下降,但发动机推重比却由5.05升至8.173,对提高飞机性能的作用十分明显。由于涡扇9的气流量只有96.2公斤/秒,少于AL-31F的112公斤/秒,所以FBC-1A的进气道必须扩大。
为适应单台发动机重量由1842公斤降至1530公斤,以及飞机重新配重和载弹量的增加,数模混合自动驾驶仪和三重线传操纵系统必须重新设计。FBC-1A将装上由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即618所)研制的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四重线传操纵系统,该系统采用冗余度技术和16位中央微处理器,以相当于美军MIL-STD-1750A软件指令控制。
既然FBC-1A改用AL-31SM涡扇发动机后,虽然性能上大幅提升,但对飞机的气动外型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全面更新机载设备,整个工作量相当于重新设计一架飞机,那不如用这些财力和精力去仿制su-34战斗轰炸机。毕竟su-34战斗轰炸机是专业级的战斗轰炸机,FBC-1A要想追赶su-34战斗轰炸机的技术数据还需要大量的修改,大可不必。
本人就是中华网中华军备的网友AF2000,是一个初级航空发烧友,根本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更谈不上什么专家,因此本人对于fbc1的改动总是基于其机体之上的,不需大改他的骨架结构,既在不伤害其原有机体结构的情况下对其改动,对其不需伤筋动骨,至少本人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为了增强fbc1的格斗性能和增加载弹量,更换大推力的发动机是必须的,但本人以为不要用AL-31SM涡扇发动机,而应该改用涡扇10发动机,本人有以下理由:
因为涡扇9的最大直径和长度分别是1093毫米和5205毫米,与AL-31F的1300毫米和4950毫米不能相容,更新的发动机直径较大而长度略短所以,势必重新设计后段机体。网上流传着涡扇10的神话,是涡扇10还是涡扇10A本人也说不太清楚,就是先前专门为歼10战斗机配备的那一款涡扇发动机。涡扇10在网上流传了许久,其推力和AL-31涡扇发动机不相上下,但其具体的体积尺寸在网上没有公布。由于是新生事物,还不太成熟,为增加安全使用性,先期生产的歼10战斗机使用的是AL-31涡扇发动机,而把涡扇10发动机安装与试生产的歼11B了,因为不太成熟的涡扇10发动机双发使用更为保险。AL-31发动机为了适应歼10战斗机的机体,还把AL-31F的1300毫米的直径缩小到1200毫米,即便是缩小了以后,装到歼10战斗机的小机体内还显得略大些,极不自在,由此可以推断出涡扇10发动机的体积略小于AL-31涡扇发动机的体积。
有以上可以推算出涡扇10发动机的最大直径介于涡扇9的1093毫米和AL-31F的1300毫米之间,而其长度要小于AL-31F的4950毫米长度。其重量比AL-31F的1530公斤还轻,因此本人推算不用大改,涡扇10发动机可以非常容易的放入fbc1战斗机的机体内。
感觉上涡扇10发动机应该是数字控制的,非常适合由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即618所)研制的全数字式自动驾驶仪和四重线传操纵系统。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涡扇10发动机的长度比涡扇9短而重量比涡扇9轻,在原来fbc1的机体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配重问题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机体后部放一个几百公斤的铅块以解决配重问题,但这种思维太落后了。在不大改其机体的前提下,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哪?可不可以为涡扇10发动机安装矢量喷嘴哪?据说最新型的涡扇10发动机正在作安装矢量喷嘴的实验吗?可否一试?在涡扇10发动机安装矢量喷嘴后其长度和重量与涡扇9发动机就相差无几了,本人就是这么想的。别国的战斗机加装矢量喷嘴是要增强其机动性,而本人为fbc1的涡扇10发动机安装矢量喷嘴首先是要解决机体的配重问题,其次才是考虑增强其机动性。
国际上实用的矢量喷嘴技术有俄罗斯的轴对称适量发动机喷嘴技术和美国的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技术,本人喜欢美国的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
F/A-22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
F/A-22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F119-PW-100加力式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55.7千牛,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0,飞机推重比达到1.1。
发动机装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可在俯仰方向变化正负20度,使飞机具有高的超音速机动性能和好的低速大迎角性能,最大迎角可达60度。飞机能在空中迅速变换自己的位置,使机头快速指向目标,并能在空中任一位置向敌机发起攻击。
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看似复杂,原理很简单。在发动机喷气口由圆形改成四方形,上下偏转方形喷气口的方向便可导引发动机喷出气流的方向,使发动机适量变向喷气,比俄罗斯的轴对称适量发动机简单多了。俄罗斯的轴对称适量发动机密封性只要有一点偏差而漏气,就可能引起爆炸,而美国的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技术则简单的多,顶多是挡板被烧坏,不能变向而已。当然俄罗斯的轴对称适量发动机可以沿发动机轴心360度旋转,而美国的二元俯仰轴推力矢量喷口技术只能沿发动机轴心上下偏转。还是用美国的保险一些,俄罗斯的变向完善,可安全系数低,使用寿命低。(本人的想法过于简单)
大推力的发动机固然可以使FBC-1的速度和机动性加强,但其机体结构的抗压强度也应相应的增强。
加装大功率雷达:
MIG-29、SU-27、F-14、F-15、F-16、F-18、F-2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机头前面有一个大大的机鼻,在这方面,中国实在是太小气了。歼八Ⅱ、歼十、歼轰七的机头已经够大了,为什么机鼻不能再大一点,因为机鼻大了才能装载更大直径的雷达,在相同功率下雷达探测距才能更远。日本的F-2战斗机机鼻比F-16大一点,便安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达180千米。当然优格斗,应有一个大大的机鼻对你的气动布局又有多大的伤害,无非是远程攻击力又提高了。
金刚和基德的标准2改180km的射程是现有fbc1和c802反舰导弹所吃不消的。c803的空射型的最大射程据说不是有265公里吗?估计那是在运八迷猎雷达的引导下完成的,但在攻击航母的战斗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理论上fbc1可能有及少数突破航母编队的1000公里的(由f-14、F-18组成的)外围防御圈来到航母编队外300公里处,在宙斯盾的防空火力圈之外发射大量的反舰导弹击毁航母,而运八预警机则绝飞不到离航母编队外300公里远的地方,因为他那时早已被对方的飞机击落了。当然理论上fbc1发射的c803反舰导弹还可以由SU-30MKK的大功率雷达引导,在300公里外攻击航母。但不要总是在理论上好不好,所有的理论不如fbc1自己装载探测距离远的大功率雷达引导c803反舰导弹攻击更为可靠。
未来新型的fbc1战斗机不管是纵列座仓布局还是并列座仓布局,总之机鼻一定要设计的更大一点,雷达的直径与功率和探测距一定要大,这样他才有能力使用c803之类的超远距离反舰导弹。
本人比较喜欢SU-30MKK3装备的应该是SOKOL“隼”雷达
SU-30MKK3装备的应该是SOKOL“隼”雷达.采用主动电子扫描阵,在其天线(AESAA)上集成有约1,000个x波腔的T/R模块。雷达有3个接收器,发射机峰值6KW,平均功率1.5KW,有16个工作频率,增益37分贝,对5平方米的空中目标的迎头搜索距离为150千米,下视距离140千米。尾追搜索距离分别为60千米(上视)、55千米(下视)。对桥梁的探测距离是150千米,对坦克集群的探测距离为25千米。对驱逐舰的探测距离是300千米。其天线直径为980毫米,可同时精确跟踪12个目标,同时攻击4-6个目标。
以上便是本网友对于fbc1战斗机的改进,边条翼设计、涡扇10发动机加矢量喷嘴,SU-30MKK3装备的SOKOL“隼”雷达等可以使fbc1战斗机载弹量增大,机动性超强,同时远距离对舰攻击力大增。使fbc1成为多功能战斗机
本人不喜欢AL-31涡扇发动机,把希望寄托在涡扇10发动机上,这是AF2000的个性,欢迎网友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