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或中国潜艇航母之我见
潜艇和航母作为当代海军的主战兵器,其受到的重视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海军武器。基本上可以说是住战兵器了。尤其是在中国正向蓝水海军发展的今天更是趋之若骛。两者见的争论也如火如荼。从大家争论的激烈程度和所举示例上可以看出大家多祖国强盛的热切期盼和很高的军事素养。但是,“潜”“航”之争真的有意义吗?一个国家,一个军队需要什么样的战略、什么样的武器是以其现有国力为基础,由其国际现实环境、对未来国际格局走势的预测,以及假想敌和潜在军事对手的发展情况来决定的。而不是靠个人喜好,是否流行或是简单的性能优劣来衡量的。某种武器只要能满足需要,即使性能差一些那也是最好的。相反,如果不需要或是可有可无,那性能在好也只能是摆设或是鸡肋。
同时,现代战争是一个庞大的体统工程,不是靠单一军种就能完成的,更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来完成的。即使是军种内部,其所辖的单一武器系统之间也是要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片面强调单一武器系统的优劣会导致整个系统的不均衡。这样在战术就会出现失误。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特殊原因都不会放弃武器系统的均衡发展。
为什么潜艇和航母的“待遇”不同
虽然潜艇和航母分别发明于美国南北战争和20世纪初,但真正受到重视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之后的冷战期间。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认识的程度和结果不同。也就直接导致了之后世界海军发展潮流的变化。
二战中,由日本海军大将及其部署南云中将,导演和指挥的珍珠港事件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航母的巨大威力。6艘航空母舰的突然袭击几乎让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中途岛的美、日航母大对决有将航母推上了荣誉和力量的顶峰,彻底取代了战列舰并成为新一代的海上霸主。以其优越的性能和出色的战绩让世界各国趋之若骛。相比之下潜艇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德国的“狼群”在战争初期让盟军的运输船队损失惨重,但随着盟军护航兵力的加强、反潜力度的增大德国“狼群”的好子也到头了,被盟军击沉了数百艘之多。(远东的日本也是同样的下场。)其中除了那时的常规潜艇不论在续航力、自持力、还是武器携带能力都较低外,德国海军缺乏必要的空中和海上的支援能力也是造成“狼群”覆灭的原因之一。
另外,航母的兴盛也和冷战期间美国的一系列战争有关。不论是朝鲜、越南还是利比亚,美国无不是以航母打头阵、当先锋。在海上都是一边到的局面,根本没有潜艇施展才华的机会。但着并不意味着潜艇的落寞。
二战后美。苏海军的发展。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英国都大力发展发展航母分别准备建造16和11艘。虽然苏联针对这种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航母计划(建造4艘)但由于种种原因,到50年代初苏联的航母还依然只停留在计划上。当时的海军元帅库兹涅左夫在1952年在次向斯大林提交了发展航母的建议报告。报告中详尽的阐述了航母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份报告给斯大林的触动很大,因此,斯大林决定苏联的航母建造最晚不得迟于1954年。但人算不如天算,1953年斯大林就死了,而新任的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对发展航母毫无兴趣。只热衷于发展导弹,搞导弹核战略,崇尚导弹万能论,使苏联的航母计划胎死腹中。1955年库兹涅左夫再次主持并制定了《苏联海军10年建设计划》,同时呼吁各部门批准该计划,建造航母。敢和赫鲁晓夫对着干,自然没有好下场。不但军衔被降到中将,他的航母计划也被束之高搁。
1959年,美国的“北极星”号新行核潜艇付苏联近海巡逻,这又给了主张发展航母的海军军官一线希望。他们向高层建议,建造以反潜为主,搭载反潜直升机的大型舰载机巡洋舰。该计划虽然获得了批准,但也使苏联海军的航母设计走上了斜路。大家都知道,航母的优势在于其自己身携带的舰载机,靠的是整个航母编队的整体作战配合。而不是装在航母上的导弹和其单舰的作战能力。虽然苏联的反舰导弹射程达550公里,但由于其体积庞大,数量众多,必然会使原本就有限的甲板面积更为狭小,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就会大大减少。在相同规模的编队条件下,美国由于舰载机数量要多出许多会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这样,苏联就不的不寻找新的出路,采取另一种方式来和美国在大洋上对抗。
所以说苏联大力发展核潜艇,完全是为了弥补其与美国航母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可以说是逼不得已。完全是由领导层的个人喜好和政治斗争造成了苏联海军发展的不均衡。同时也造成了苏联海军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的窘况。
当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大部分遗产,这其中也包括苏联的第三代航母库兹涅左夫号。但因为库兹涅左夫号本身作战能力和美国航母的巨大差距,以及俄罗斯经济的持续低迷,俄罗斯不得以才延续了前苏联的做法。
相比苏联海军发展的坎坷,美国海军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美国海军,从二战开始就是典型的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军事力量。强调的是依靠航母编队来实现全球部署,全球打击。(整个二战中,美国共建造各型攻击和护航航母百余艘。)因此一度对潜艇不屑一顾。但随这核潜艇的问世,美国逐渐改变了看法。几乎是无限的续航力能让美国的潜艇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而且核潜艇的噪音低,武器携带量大。其隐蔽性和突然性的航母永远也达不到的。最重要的是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的组成部分,潜艇的机动性、隐蔽性是任何其他一种手段都无法比拟的。更是航母所不可想象的。所以美国在继续建造航母的同时,开始出巨资研制进攻型和战略型核潜艇。到目前为止,共建造:“鲟鱼”“一角鲸”“拉斐特”“落杉机”“俄骇俄”“海狼”“弗吉尼亚”等7个级别。现在在役的各型核潜艇共75艘。(攻击型57艘,战略型18艘)其中“弗吉尼亚”级首艘的订购费用高达42亿美圆。和一艘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费用相差无多。且其订购数量也有30艘之多。而且,美国为提高其潜艇部队对地攻击的能力,不惜花巨资对其进行改造、该进。可以看出,即使是拥有世界上最多也是最好航母的美国也没有忽略潜艇的发展,而且是与航母同等对待。
小结:潜艇和航母是两种武器系统,有着不同的作战目标和作战样式。航母主要是国家实力的展示,海上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争夺以及远程兵力投送。而潜艇除了执行对水面舰艇攻击和反潜以外,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中最重要的的组成部分,潜艇的机动性、隐蔽性是任何其他一种手段都无法比拟的。更是航母所不可想象的。
所以,一个健全的大国海军体系是由航母和潜艇共同组成的。潜艇和航母不是谁重谁轻,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谁急谁缓,谁先谁后的问题。
而中国海军现在的发展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谁急谁缓,谁先谁后”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现在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台湾问题、东海油气问题。而不是和美国在大洋上一争高下。我们先看一下东海的环境。在地理上以长江口北岸和台湾海峡为界。海面面积相对较大,可以布置航母。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台湾没有收复,一旦开战,我们的航母将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攻击。还有,东海的的大洋通道,位于先岛群岛和冲绳群岛之间。小日本的地盘。我们的航母不能自由通过,制约的航母战斗力的发挥。所以,从地理环境上看,东海并不适宜航母作战。
再看主要对手。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虽然日本的水面和水下兵力都很强,而且起岸基作战飞机的性能也很好,但是现代战争是多维的。当我们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把其陆上空军基地和通讯枢纽摧毁后,战区上空的制空权将处于我陆基航空兵的控制之下,同时日本的军舰和潜艇也就变成了瞎子,聋子。就是我们嘴里的肉。美国虽然有可能参加,但距离我们不会近,至少也是第一岛链一外,以潜艇和舰载机为主。这样,对抗只发生在天空和水下。和有无航母并无关系。
台湾海峡,是中国的内峡。海域面积更小,大一点的登陆编队展开都费事,何况是航母编队了。同时台湾全境在我陆基航空兵的控制之下。航母的作战特点没有发挥的余地。对于台湾海域的封锁和对美、日的支援用陆基航空兵和潜艇足以应付。
另外,中国海军是近期目标是全权取得500海里的控制权。以中国现有的海空实力,在得到一定的加强后是完全可一实现的。其加强手段就除了飞机,就有效和快捷的就是潜艇了。原期的目标才是争夺1000海里的控制权。这确实是需要航母,而且还不是一艘两艘。但按计划要在2020年以后才能实现。
说完急缓,再看先后。
在先后的问题上除了中国所面临的形势急缓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中国目前的国力还不足以建立以航母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
美国的航母编队其制造和后期维护的费用一般在300——400亿美圆。而前期投入一般占总费用的10%——20%,那也就是30——80亿美圆。即便中国因为劳动力和物价等因素作用可以大为降低费用,但降低的幅度最大也就是一半多,也就是说中国仍然要投入10——20亿美圆。而现在中国的全部军费才200亿美圆多一点。即使加上隐行部分也不过300亿美圆。算下来,占总军费近10%的投资是中国现在很难承受的。要知道中国的空军和陆军也面临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问题。中国的“打狗棒”二炮的投资也是巨大的。
在时间,航母研制和建造的周期要几十年。即便中国从60、70年代就开始了预研工作,但军事技术变化之快是难以想象的,换句话说,中国以前的预研工作大部分是做了无用功。除去研制的时间,但就航母一舰的建造时间就要好几年,还是乐观估计。再算上形成战斗力的时间那会更长。而且航母作战的能力是以编队形式来体现的。中国现有的最好军舰也只能勉强组建一支航母编队。一支编队相对于中国18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简直是杯水车薪。更多的只能做为一种象征,而不具备更多的实战能力。
正如上面说到的,航母的研制和建造期时间长。我们的敌人会给我们时间,让我们安心研制和建造吗?我们如果不发展可以有效的制约武器,一但在这期间发生战争怎么办?我们的航母还在图纸上或还在船台上我们靠什么打击敌人?我们发展??,中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构成还十分不完善,空军的打击能力对中国的主要对手并不能构成实际的威慑能力。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只有陆基核力量和海军的潜艇部队了。而这其中,中国的陆基核力量的数量较少,性能老化,性能先进的机动导弹刚刚开始部署,同时陆基核力量也最易受到攻击。所以,潜艇是中国现在最好的选择。
所以中国现在才不得不先发展潜艇,以维护自己的海洋利益和打击可能的敌人。
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均衡的海上打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