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防的核心—新型远程轰炸机

提到海防,众多网友首先想到的是航空母舰、潜艇、防空驱逐舰等舰艇装备,但我认为,就中国海防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而言,最合适的装备竟然是被很多人不看好的远程轰炸机,具体原因,请仔细听我分析。
由于中国东海是被两道岛链包围的一片海域,多数海区是浅海,使航空母舰的机动范围严重受限,加上航空母舰的系统非常复杂,很多方面是我国从未涉足的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难度很大。目前,只要海军航空兵的飞豹+SU30,就可以有效打击所有东海目标,如果用于进攻日本,航空母舰突破第一岛链的困难很大,所以航空母舰对东海的作用不是很大。南海地区航空母舰的适用性比较高,但相对于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而言,我国航空母舰短时间内难以力敌,一旦打起来,难以取胜。
但是,如果我国拥有远程轰炸机,情况就大不同了。 我这里说的远程轰炸机不是图26,而是性能类似图26,强化自卫能力和隐身能力的新型轰炸机,这种飞机虽然格斗能力不及第3代战斗机,但只要远程空空导弹和格斗导弹的性能优异,足以让拦截的战斗机无法靠近,加上适当的隐身能力,远距离突防攻击是比较容易的。大载弹量和巡航导弹的结合,使轰炸机可以从容攻击远距离目标,而自身不受威胁。因此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半径达3000公里的海域。对于反航空母舰,那也是有很大优势的。由于轰炸机的航程远大于舰载机,在舰载机还无法攻击的距离,远程轰炸机就可以对航空母舰发动饱和攻击,航空母舰一点优势也没有。如果轰炸机有空中加油能力,航程成倍延伸,可以执行洲际攻击任务,打击敌方的后方本土战略目标。
有人认为,重型战斗机进行空中加油,航程也很大,但在严酷实战中,在敌人可以到达的地区执行空中加油是极其危险的。没等你加完油,敌人的导弹会把战斗机和加油机一锅端。
我国有数十年使用轰炸机的历史,对于轰炸机的使用经验非常丰富,对于装备远程轰炸机适应时间很短,可以迅速形成作战能力,这比搞航空母舰要简单许多。
对于新型远程轰炸机,我认为应尽可能利用我国已经掌握并实际运用的技术为主,这样研制的难度将大幅度降低。我个人认为,利用苏-27的气动布局,将机身放大,驾驶舱采用类似苏-32的设计,并对会引起雷达波强反射的部分或采用吸波材料,或改变反射角,以降低整机的雷达反射面积。将发动机增加到4台WS-10,两台一组,由于飞机的整体起飞重量会达到100吨以上,飞机起飞时的推重比低于0.5,所以飞机的机翼后掠角只能降低一些,并适当增加机翼的面积比例,提高升阻比,优先保证飞机的中低空性能和起降能力。对最高速度只要求达到1.8M即可,有空中加油的能力。尾锥制导雷达是轰炸机的关键设备,他可以使轰炸机有效打击后面追来的敌机,与机头的大口经雷达配合,使轰炸机具备360度的全向空对空攻击能力,可以弥补了自身机动能力差的劣势,由于轰炸机机身比战斗机大很多,可以配备更大口径的雷达,因此远距离打击能力会高于战斗机,因此,新型轰炸机根本不怕敌战斗机的拦截,必要时,甚至可以执行远距离空中拦截等空战任务。
新轰炸机将配备2~3名飞行员,装备了自动驾驶仪,降低飞行员的工作强度,可以使飞行员保持超远程作战的能力,以适应远距离攻击的作战需要。
由于远程轰炸机航程远,攻击能力和攻击的突然性强,不但可以确保我国所有海域的安全,必要时,可以对敌方重要目标实现显发打击,足以威慑周边各国,使其不敢侵犯我国领海。并可成为我国远程核攻击的一支有效力量。因此,我认为发展远程轰炸机是我国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