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T86步枪的看法
检视已公开记录分析,XT86是由多款不同设计理念的”标准型”突击步枪,发展到近期的”卡宾枪型”,每一把步枪都可以看出联勤在设计理念与制枪技术的转变与成长。
而今这款T86战斗步枪,应是当时因XT86发展计划,而停止发展的T65K2/T65K3卡宾枪之后续改良;T65K2卡宾枪曾发表过两种枪型,主要差异在于短行程活塞系统设计。
M4/M4A1卡宾枪推出,让M16再次引发注目焦点。M16气体直推瓦斯导管、枪机座、复进系统设计、无法收折枪托…等缺点,其实向来令人垢病。个人认为M16经过历次战争洗礼和全球的使用经验而言,虽M16不是最好的突击步枪,但基本上还有一定的可靠度。
而结合M16与AR18设计的T65,却背负了比M16更多负面评价~材质不良、短行程活塞与枪械机构作用力,不位于同一轴线的分力效应与许多次要小缺点。但经过二十多年T65系列在国军使用印证和联勤的改良,T65设计理念还是经得起考验;而T86战斗步枪这款T65家族中最年轻成员,可以称得上是发展成熟枪枝。
亲身握持T86战斗步枪,给人印象和感觉非常好,其护手及握把人体工学设计,以往光靠图文方式,是无法真正深切体认到T86设计。
以单发、三发点放、全自动射击方式,分次于1分钟内打完两个弹匣60发后,T86护手能感到温热是在前端部份,且热的传导是缓慢传递至外,不会有热到无法握持情形,这款尼龙加上特殊材质制成,而内无铝质隔热片的护手,隔热性非常好;且整体握感之舒适性超越T65与M16。M16短时间射击后炽发门槛为约4个弹匣120发,而T86为6个弹匣180到200发左右。
T86伸缩枪托使用合成塑料材质制成,在结构强度上应该可以耐得住托撞击,当场联勤工程师竟提议笔者以枪托撞击地面作试验,足见工程师们对其产品的信心。由于这类卡宾枪定位于近战突击,以枪托撞击敌人应不成问题;如有机会联勤可模拟于反劫持救援行动中,以T86枪托托击方式,破坏车辆建物门窗上的安全/强化玻璃与室内空心夹板门,并以影片方式记录测试实例,对于将来T86行销亦有所助益。
配合T86使用,联勤发展一款新式战斗枪背带设计,在联勤工程师的展示操作下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只不知此款枪背带是否有推广给国军供现役T65K2使用。
此行第二天参访重点,在于与各种武器研发人员进行研讨,时限因素采分组讨论,9种枪炮中只有选择最感兴趣T86战斗步枪,此时才深刻了解什么叫做时间不够用,而这个面对面的机会,笔者足足等了三年多才圆梦。
至于T86战斗步枪后续延伸发展,可如同美军M2装甲运兵上M231冲锋枪(钢条式伸缩枪托与无准星座设计),提供装甲运兵车基本初级火力。T86战斗步枪是否要发展如同M4A1可拆卸式提把(含照门组),就必须评估国内军警使用需求与外销实绩,一但T86销售能拓展,此改良是势在必行。
对T86战斗步枪有9项改良建议:
1.T86实测结果取消T65K2优异多功能防火帽,避免射击时气体喷流影响射手,或许可朝制退口开孔角度与位置作一调整修正,应可改善上述缺点。
M16A2与T65K2防火帽缺口都是经过特殊角度计算,有抑止枪口上扬和卧射时避免气体喷流扬起尘土,不过分发至使用者后其锁定角度就凭感觉,建议不妨在枪管前端刻划一定位参考线。
2.T86准星组,为类似M14组装方式,可与瓦斯缸管/枪管座分离,如T86战斗步枪后续没有如M4A1可拆卸式提把(含照门组)发展计划,T86准星座应与应瓦斯缸管/枪管座设计为一体式或加强密合度,以简便保养维护和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3.若材料工程无强度问题,且顾及造型美学,T86环型准星护片厚度应可比现阶段更薄;此改进对于中远距离的目标瞄准,不会产生太大遮挡妨碍。
4.上护手之侧面散热孔设计,应封闭后段2孔,因此处接近高热枪膛,可避免热气侧向散出影响握持。
护手前固定框散热孔应可封闭,避免异物钩阻,不过必需要于下护手前段底部开2~3个气体对流孔,以增进护手侧面散热效果。
下护手侧面无止滑设计,如以护手截面分析,此护手会产生紧握不足问题,应以截面造型设计或加一条细浅凹槽设计,(如T65或T75班用机枪)增加止滑效果。
护手固定插销底部,可设计一字型或圆孔凹槽,方便插销推出拆卸。
5.不锈钢瓦斯缸管消光黑色处理,避免侧面反光。
6.T86近战用圆型觇孔改为缺口式照门设计(中长距射击时,仍使用环型照门).
7.由于T86击发系统采模组化设计,故下机匣右侧无法如M16A2有射击状态指示功能,此模组化的装置可略作修正达到指示效果,也能使具插销功能的选择钮容易拆卸。
8.机匣与复进簧容纳管之结合螺帽,表面菱形止滑纹路,改为光滑表面设计,以减少使用后砂土排除的保养擦拭时间。
9. T86伸缩枪托之固定与伸展压片,其后段开口封闭改良,避免钩卡外物.
长久以来许多国人对于国造武器普遍存有偏见,然而这些偏见形成不见得全然应由制造厂来担负,因有许多故障与不良原因,是长期使用不当或越级保养所造成。
国造武器系统的研发环境、设计人才、资讯取得、研发经费、制造技术、材料工程等相关组成条件,开始都是由无到有,从摸索中走出,发展条件有时不会如同先进国家具有优势,国造武器能有今天成,就实在难能可贵。
国防武器自主研发有三个重要过程:
第一阶段 ~ 完全模仿或授权生产,在此阶段将习得许多宝贵经验。
第二阶段 ~ 从模仿累绩经验过程中,逐步提升性能与加入改良创见。
第三阶段 ~ 技术与经验已成熟,摆脱模仿模式,进而提出可靠创新设计的武器系统。
以联勤近年来所推出的各种小口径武器系统分析,205厂早已达到了第二阶段程度,也非常敬佩联勤工程师其不间断的投入改良工作,最新的联勤武器已较原仿制范本更为精进。不过殊为可惜联勤在枪械外型设计、人体工学、表面制造工艺上并不太着重,虽枪械内部机械已大幅改良,但却包覆在原有仿效的造型和不经着磨外表下,让许多人产生错判,也间接抹煞了联勤工程师们所投入心血。一天半的参访后,已改以往的错解印象,现今联勤所生产的小口径武器阶已达水准以上,如能再突破销售限制与瓶颈,205厂的潜力将不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