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密:解放军东南沿海区域综合电子战系统
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21世纪火控系统发展的途径
关键字:指控研究
摘自:火力与指挥控制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军事领域爆发了一场新的革命。武器火控系统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体制和新概念,为各类武器“打得准、打得狠、打得快、打得远”做出了突出贡献。可以说,火控系统正在进行着一场宏伟的创新。其主要特点是:火控系统正在向综合化火控系统发展,系统集成、体系综合是综合化火控系统发展的重点;围绕信息化战争提高火控系统的信息化能力,使其成为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的控制终端是发展趋势。笔者赞同本刊上期董志荣教授提出的对我国21世纪火控发展所发表的意见。这里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综合化火控系统的发展途径做一探讨:
1综合集成多维运用
“综合出创造,集成发新枝”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在多种信息系统的编织下使战场成为一体化的战场。因为信息化武器和信息系统本身具有联通性、协调性、汇聚性,所以,能使战场上的一切武器装备和作战部队在一体化的“指挥与控制链”上运行,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化平台”。因此,火控系统必须充分地综合利用战场态势信息、各种探测器信息、武器平台运动信息、跟踪线和武器线姿态信息等。将它们进行高度的综合和融合,使其成为综合化火控系统,实现作战指挥和火力的综合控制。现阶段应首先开发与“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相配套的综合化火控系统。开发这样的火控系统,应从“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总体要求出发,着眼体系、顶层设计、综合集成,用大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开发综合化火控系统,以提高武器装备的综合战斗力。
2加强系统总体建设
研制与“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配套的综合化火控系统应该分层次规划,加强系统层,抓好技术基础层,带动设备层。即:加强与区域综合电子系统配套的综合化火控系统总体设计能力;解决目标探测、识别和惯性信息获取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带动设备级共性技术平台,以保障开发综合化火控系统的技术支撑。
.系统层
加强陆、海、空火力与指挥控制开发研究中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开发和仿真环境。深入研究先进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各种武器平台的综合化火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建模、评估和测试技术及网络技术;建立陆、海、空各类仿真系统平台和系统共性基础平台。
.设备层
围绕“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成体系地研制适应各军兵种武器的标准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火控设备模块,以适应“一代平台、多代火控”的武器更新发展。
.基础技术层
为促进各类武器火控系统的发展,需打好以下技术基础:(1)关键电子、光电子元器件和智能传感器件;(2)跟踪线、武器线稳定技术;(3)导航定位技术;(4)与战术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技术;(5)火控系统综合控制技术;(6)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7)设计、制造与测试技术。
3选准核心技术重点发展新型武器火控系统
“信息+精确打击”是21世纪战争的主要形态,亦是准确选择火控核心技术的基本出发点。科索沃战争表明,武器平台惯性信息的利用水平,对武器平台的精度、杀伤力、机动性、快速性、灵活性和生存能力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21世纪火控系统发展中,应优先考虑综合电子系统,尤其是火控技术与惯性信息技术的综合应作为核心技术并重点发展,促进和带动相关技术。首先应解决单一独立平台的纵向惯性信息综合和电子信息综合,在“区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系下,采取陆、海、空顶层联合设计,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减少低水平的无序竞争。
同时,还要重点发展精确打击武器的火控系统,实现对非制导武器和制导武器的控制。发展制导武器火控系统和单兵武器火控系统以及智能化火控系统,与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协调而稳步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