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新型鱼雷7月完成试验 速度极快威力强大
海上“雷公”——记海军某试验区试验船船长李志坚
7月的一天,南海某海域,我新型鱼雷试验成功。承担这次试验“靶船”任务的是海军某试验区水中兵器试验船船长李志坚。
无数次驾船驰骋海上雷场,他先后参与完成10多种型号水中兵器研制和定型试验,航行近10万海里,两次荣立三等功,战友们亲切地称呼他“海上雷公”。
水中兵器试验,危机四伏,险象环生。某新型鱼雷首次攻击试验,李志坚驾船充当“靶子”。透过清澈的海水,可以清晰地看到:预先设定深度的鱼雷闪电般从试验船左舷穿越船底……
几乎每次出海,李志坚都和风险结伴同行。这年夏天,新型水雷抗扫能力试验,数十枚水雷以不同深度蛰伏在航道上,李志坚从容驾船闯向“鬼门关”。各种精密仪器无声地运转着,试验数据被源源不断地采集……
与死神并肩同行,李志坚毫不畏惧。某新型鱼雷实爆威力测试,李志坚的试验船就停泊在距靶船几百米远的海面上,准备录取新型鱼雷爆炸威力数据。“轰”的一声巨响,靶船被炸开了花。强大的冲击力,挟着爆炸碎片,噼里啪啦地砸在试验船的前甲板……
每一组数据,都靠顽强拼搏努力获取。一次,某新型鱼雷弹道测控试验正在进行。试验顺利结束,李志坚下令:“收点!”傍晚时分,试验船向最后一个测控点靠近时,海上刮起了大风,汹涌的波涛将船体打得东倒西歪。涌浪太大,如果强行靠点,测控浮标可能被压进船底,或被卷入船艉的螺旋桨,导致价值数百万元的装备报废,试验数据丢失。李志坚沉着操船,趁着风浪间隙,终于驾船靠点成功,鱼雷弹道测控数据一个不漏地被录入计算机。
驰骋雷场,大海一次次地考验着李志坚。太平洋上,一个测控浮标突然失去和母船的联系。雷达开机,不见踪影,启动声纳,没有回音……几番搜寻,一无所获。“一定要找回测试装备!”夜幕降临,李志坚和官兵们打开探照灯,瞪大双眼,计算着水流速度和方向,像大海捞针一样,在茫茫夜海中整整搜寻了14个小时,终于发现浮标。其时,它已随着水流漂离投放点40多海里……
不求过得去,必须过得硬。试验场上,李志坚铁面无私,精益求精。某新型水雷抗扫试验出奇地顺利,李志坚驾船接连10多次驶过雷阵,获得的数据惊人地相似,厂方技术人员非常高兴,认为水雷性能稳定,剩下的试验可以不做了。
李志坚却满脑子疑问: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新型水雷试验数据曲线雷同得如出一辙,本身就是一个异常现象。他果断决定:试验航次不减,并申请追加试验航次!试验继续进行。突然,计算机显示屏上数据曲线急剧起伏,一个装备潜在缺陷终于暴露出来!
深海大洋,云飞浪卷。李志坚又一次驾船向着海上雷场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