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培育出用于抗癌药物试验的“鱼”

王朝电脑技术·作者佚名  2006-01-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台湾科研人员昨天(5日)已成功培育出一种可以取代白老鼠、用来进行癌症药物试验的“荧光鱼”。

据报道,由研究员吴金洌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显微荧光注射技术,成功培育出具有荧光色肝脏、肠道、胰脏的斑马荧光鱼,可应用于脂肪肝、肝癌、直肠癌、糖尿病等研究,预估可缩短研究时间并降低成本。

研究团队耗费约一年时间,培育出“多荧光转基因斑马鱼”,具备绿色荧光肝脏及红色萤光肠道、胰脏等器官。

研究人员是从水母中取得荧光基因,注入斑马鱼的肝脏及肠道中,接着再把癌细胞注入鱼体,然后才进行药效试验,观察斑马鱼内脏肿瘤对药物的反应。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龚紘毅指出,利用转基因荧光斑马鱼系统,可直接以荧光显微镜,观察胚胎及幼鱼的肝脏、肠道及胰脏器官的发展及生长,但利用老鼠做观测,则需解剖白老鼠内脏后进行切片观察,荧光斑马鱼的便利性,是老鼠所无法比拟。

荧光斑马鱼成本便宜,同样养小白鼠与荧光斑马鱼,前者每个月需要上万元(新台币,下同,逾518新元),养鱼只需几百元;龚紘毅也说,一对荧光斑马鱼,一次可生下几百颗卵,且每星期就可产一次,白老鼠一次只能生下几只,怀孕期长达数周,且养鱼的环境也不需如同小白鼠一样严苛。

不过,在斑马鱼做过成功的药物试验后,还是得在白老鼠身上再做一次,因为许多国家的法例都要求由白老鼠试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