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需要苏-34 苏-30MKK已能满足解放军需求

图片说明:头部扁平的Su-34“鸭嘴兽”
据中新网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最近在北京俄罗斯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出的“中国购买苏-34战斗轰炸机的可能性”问题时表示,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中方对此感兴趣的话,关于该问题可以进行谈判。
这一话题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苏-34这型最新服役的战斗轰炸机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它能否进入中国空军,热心的网友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依笔者的看法,苏-34出现在解放军空军作战序列内的可能性很低,原因很简单:苏-34所拥有的突出特点并非解放军目前所急需的,且其作战功能大部分与中国已服役的苏-30MKK重叠。

Su-34三视图
重新认识苏-34:凶猛的“鸭嘴兽”
苏-34发展自苏-27UB双座教练机,是苏霍伊设计局为替代前苏联装备的苏-17、米格-27和苏-24而研制的前线轰炸机,当时的编号为苏-27IB。1990年苏-27IB首飞成功,之后军方给予正式编号为苏-34,出口编号为苏-32。北约赋予它的代号为:鸭嘴兽(Platypus)。
与苏-27家族其他成员相比,苏-34最明显的特征是它采用了并列双座的座舱布局,使得它巨大的机头显得扁而平。这种布局的优点是避免了部分仪表和操纵设备的双重设置,也有利提高飞行员和攻击/领航员的相互配合和视野互补。座舱采用了整体式钛合金装甲防护,这是世界同级别战斗机中首次使用,有效提高了低空作战的生存力。

设计者采用了多种措施来充分发挥苏-34在航程上的优势。由于苏-34飞行时间可能长达10个小时,飞行员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极容易疲倦,因此它的座舱设计非常人性化。座舱的高度可允许飞行员直立起来做放松运动,座椅的布置也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可躺下来休息。座舱里安置有热水瓶、微波炉,甚至还有个厕所!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机组成员的疲劳,提高了战机的持续作战能力。
光是改善工作环境仍不足以完全解决乘员长时间飞行的疲惫,对此苏-34采用了全新的电传操作系统来解决该问题。这套系统有被称为“阵风缓和”的主动控制功能,在低空飞行时能减少飞机的颠簸,提高攻击命中率,减少飞行员的疲劳。它的使用保证了苏-34能长时间低空高速飞行,因此在低空高速突防作战的领域,苏-34拥有独一无二的绝对优势。
苏-34的另一个主要优势在机载雷达上。它采用了先进的带无源相控阵天线的多功能雷达,其探测距离远达240—300千米。苏-34可同时使用R-27导弹对多个空中目标进行跟踪和攻击,也能对地面小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此外它的加长的尾椎内装有一部后视雷达,可引导R-73导弹实施“越肩”发射,即导弹向前发射后自动转弯攻击后方目标,这使苏-34拥有了“回马枪”的的能力。
在武器装备方面,苏-34与苏-30M家族区别不大。苏-34右侧翼根边条处装1门30毫米GSh-301机炮,备弹225发。它机身上有12个挂架,可以挂射程为0—250千米的精确寻的和制导的空对面和空对空导弹以及激光制导炸弹等,包括:R-27、R-73、RVV-AE空空导弹,Kh-25M、Kh-29、Kh-31A/P空对地导弹,Kh-59M、Kh-35、Kh-41反舰导弹,KAB-500、KAB-1500炸弹,以及各种火箭和集束炸弹等。苏-32FN还可携带水雷、鱼雷投放器等。

性能不凡的SU-30飞机
中国空军的选择:苏-30MKK还是苏-34?
从前面对苏-34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苏-34最主要的特点是远航程和低空突防精确打击能力。虽然俄罗斯军方宣称该机可携带远程巡航导弹对数千公里以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但考虑到中国的环境,笔者认为周边并没有需要让最大航程达到14000千米(加上巡航导弹的射程,这个距离还要远)的苏-34出动的目标。
而为了实现大航程这一指标,苏-34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其他方面的性能下降得比较多。它虽然和苏-33、苏-35一样采用了三翼面布局,但前鸭翼的作用并非是为了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能,而只是试图弥补因机体重量和阻力增加而造成的飞行性能大幅度下降。苏-27家族其他型号在机身下为提高航向稳定性而拥有的一对腹鳍,也因其对苏-34执行任务作用不大而取消了。此外,它的最大平飞速度也下降到1.8M,海平面最大速度1.14M。
尽管俄罗斯宣传称:“这种战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天气状况下摧毁受到严密保护的目标,击落敌方导弹及飞机。”但考虑到它在飞机外形设计上仍没有重视隐形性,机体也没有采用新的隐形材料和新的隐形涂料,光是一味依靠低空突防,能否在地面防空火力越来越密集的未来战场上存活下来,这还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中国空军Su-30MKK能搭配多种弹药
而中国空军已经装备的苏-30MKK则是在苏-30MK基础设计的远航程和大载重改进型。最大航程虽比不上苏-34,但对于突破第一岛链而言已经是绰绰有余,而它的最大挂载能力甚至超过了苏-34,达到惊人的12吨。从可挂载的武器上看,苏-30MKK与苏-34基本相同,同样可以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在防区外对地面小目标实施打击。在加强对地攻击能力的同时,苏-30MKK的飞行品质也并未有大的下降,它仍保留了苏-27的空中机动优势,这点比起基本放弃近程格斗的苏-34来说要强上许多。
因此可以看出,苏-34虽然在航程和航电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这些却并非是中国空军目前所急需的。有人称它是“在第三代战斗机的飞行平台上安装了第四代的机载雷达”,而苏-30MKK则是“三代半的机体上装备第三代的机载雷达”,且有充分的改进余地。在中国空军苏-27SK/苏-30MKK搭档已经能完成绝大部分作战任务的时候,是否还需要引进这样一种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前线轰炸机,这应该不难做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