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打破信息孤岛 整合协同引领电子政务未来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国策的实施与信息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其中蕴含的无限商机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日前结束的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调查活动中发现,电子政务方面存在“大量软硬件需求的新问题”,急需得到各专业厂商的支持。另外,如何利用协同应用技术解决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碰到的困难,也将是值得IT厂商分享的一大块市场蛋糕。
未来几年内,中国将会奋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政府信息化步伐,逐步缩小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因此,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促进资源开发、整合、应用,将是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面临信息孤岛
从目前情况看,政府各部门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中存在“重概念轻实效,重电子轻政务,重新建轻整合”的现象。各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受到体制因素的限制,难以发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最佳效率,制约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大部分地区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信息发布基础平台建设和信息交互网上审批(办公)阶段,有不少地区仍然缺乏完备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孤立封闭的系统架构,致使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数据格式不统一,数据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存在,互相不一致,也致使本该协同一致的完整业务过程被人为分割和打碎。问题的关键是,缺乏统一的政务平台或者有效的异构系统整合。这样就造成有些政府部门的网络之间不能互通,形成了信息孤岛,各种政府数据库留在部门内部,造成了信息资源的荒置和浪费——不能信息共享。这些问题阻碍了政府协同监管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
未来的协同化的电子政务系统将更加注重敏捷性和实时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适应政务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这需要整合资源,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可变流程的协同政务。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而协同政务应用是突破信息孤岛、整合信息资源的有效方法。在这个阶段,要通过一系列的应用,建立综合的资源库、网上联合审批(办公)实现系统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整合协同才能有所突破
随着社会发展的繁荣与多元化,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政府的职能将渐渐完成从计划到协调、从管理到服务的深刻转变。这将在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地方政府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改变原有的条块分割,相对孤立的管理体制,以处理未来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间组织、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关系。
协同政务通过系统应用、部门流程以及信息的协同互动,更大程度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优势和作用。协同政务不仅仅是一套把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的工具,而是一套做不同的事情和更好的事情的工具,是一种提供服务的崭新方式。协同政务强调以政府工作人员的协作为核心,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政府工作流程的优化及政府信息化系统应用的集成,是当前电子政务技术应用的最高阶段。
英国是较早发展电子政务的国家,目前政府机构网站总数达1000多个,涉及20多个大型部门、480多个地方主管机构和200多个政府机构。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指导下,通过改革传统的把每项服务都分门别类放进不同信息栏目的纵向体系,建设跨部门的联邦信息平台。提供了简单方便的“一站式服务”与协作环境。加速政府对公民需求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公民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同一个政府网站站点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也可以针对不同项目、不同部门,发送电子邮件、进行电子作业,而不是分别与多个政府机构单独打交道。
现在英国18%的成年网民使用政府机构网站获取服务或官方文件等信息。政府每年与公民和企业进行约50亿笔业务,每星期的访问请求超过2000万次。
实现协同重在选型
目前,公众对政府的关注不断增强,对透明度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组织架构与流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迁。面对这些挑战,政府部门势必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强政府内部的信息资源整合,不断提高内部的管理效能。
这要求电子政务策略重点,应该放在“整合资源协同应用”上,因为协同政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连通各个孤立的政务信息系统,把分散的政务数据资源整合起来,提升电子政务的整体效能。
实现整合协同的电子政务必须要在结构上有所改变,打破原有按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架构,构建公共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不同的数据资源,实现跨地域、跨部门、跨层次乃至跨边界的协同应用平台,支持信息集成、无缝隙政府运作。那么在各种办公环境下,如何保持不同部门或者不同项目组的成员之间的高效沟通,方便地进行信息的共享是另一个重要的目标。
在选型中,要关注以下一些方面:政府部门群体协作模式、协同政务系统的体系结构、群组通信问题、协作控制机制、同步机制、安全控制机制、应用共享、工作流协同等。当然,安全问题也是极为重要的,除了要采用各种安全技术以外,选择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系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近年来发展的软件、通讯与网络技术,已经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技术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先进性、兼容性、开放性、成熟度、使用成本以及其他的风险因素,在吸收应用多种先进的技术与思想的同时,注重系统与整体的效果,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通过事务处理逻辑应用服务、数据库查询代理和应用网关等组件技术可以为电子政务里面涉及到的大型公共数据库、公共服务应用、政府和企业之间数据的安全交互、政府机构之间的数据交互、资源整合,提供底层技术支持。
据有关调查显示,自2003年以来中国电子政务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协同政务软件产品采购额为15.42亿元,占到了整体市场规模20%。
2005年,协同政务将得到更快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应用水平继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协同政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将成为电子政务未来发展的重点,也将为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