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掀起留学中国热潮 东盟学生留学广西的故事
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以来,东南亚便掀起一股留学中国的热潮,东盟各国留学生纷纷涌入广西各类学校,学习汉语和各种技能,仅广西华侨学校目前就有70多位留学生。他们为何选择留学广西?
曾碧柔:瞄上广西铝材资源
今年22岁的泰国女孩曾碧柔刚来南宁一个多月,但日常的汉语会话已经难不倒她了。她在泰国曼谷诗大卡琳梅诺(音)大学学的是汉语专业,来南宁留学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我的妹妹曾碧玉和表妹李淑香都在这里学习,她们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长辈们很是惊喜,我就是她们介绍过来的。”曾碧柔说,汉语在泰国是“第二语言”,不仅每年到泰国旅游的中国人非常多,而且这两年随着中国与东盟联系的加强,两国的贸易往来也频繁起来。
曾碧柔用手摸摸铝合金的窗框说:“我家是做这个生意的。”原来,她家开了个经营铝合金建材的公司。泰国的铝材,有不少是从广西进口的。
曾碧柔说,她妹妹和表妹来学习的时候,知道广西铝矿资源很丰富,她准备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将来回去做生意时可能会很有用。
李金华:泰国名医力荐来广西
李金华来南宁学习,是他叔叔李少洲极力推荐的结果。他告诉记者,早在1989年,李少洲就来中国留学,是广西华侨学校的第一批留学生。李少洲在华侨学校学了两年汉语后,又考取了广西中医学院学习中医,现在是泰国首都曼谷著名的中医医生,还给泰国总理他信做保健治疗。李金华说:“叔叔的诊所很大,每天看病的人都要排队,因为叔叔的针灸、中医推拿都很棒。”去年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李少洲就随泰国参展团再次来到南宁,并顺便拜访了母校。当初他来留学时,母校还是郊区,再次来南宁时,校门口已经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了。越来越美的母校令李少洲感动不已。回国后,他就极力推荐刚刚毕业的李金华到南宁学习汉语。“我现在的打算是先通过中国的汉语水平考试,再在中国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电脑技术。”李金华说,他非常喜欢广西,毕业后准备在南宁找份工作,好好感受一下广西的风土人情。
丁氏恒:练习汉语争分夺秒
美丽的越南姑娘丁氏恒,来自同样美丽的越南城市海防市。老师介绍她时这样评价:“小丁是我们学校的留学生中最勤奋的一个。”丁氏恒的家族在海防开有贸易公司,主要业务是与中国做进出口贸易。第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以来,公司的生意发展很快,急需一位懂汉语的人才,就把她派来学习汉语。
为了迅速地掌握汉语,丁氏恒几乎用尽了一切时间和方法。“为了学习,我平时连电视都没有时间看。”为了说一口地道的汉语,今年国庆放假期间,同学们都出去玩,她仍呆在学校,拿着专门为学习购买的复读机,一遍遍练习汉语口语。
丁氏恒一来到华侨学校,就欣喜地发现,这里有专门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这些学生为了练习越南语口语,经常到丁氏恒居住的留学生公寓去,向她讨教越语,丁氏恒对此非常高兴,就反其道而行,很多原本是找她练习越南语的学生,往往成了她练习汉语的对象。这个办法果然很有效,她的汉语水平提高很快,也让她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陈秀耀:中学校长亲自送行
说起来中国留学的故事,陈秀耀很感激华侨学校一位张老师,是这位张老师让他得以前来南宁学习。
在2001年8月,我国有关部门派出一批教师去东南亚教学,华侨学校的张老师来到了柬埔寨首都金边,在当地的民生中学任教两年,与该中学的洪校长以及当地居民结下了很深的友谊。陈秀耀是一位刻苦的高中学生,学习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今年9月,陈秀耀的母亲听说洪校长与中国老师的这段友谊后,再三请求校长帮忙,将孩子送往南宁学习汉语。
“金边很多公司的招牌都使用柬语、汉语和英语三种文字,因为这些公司有很多是华人开办的。”陈秀耀告诉记者,随着两国经济联系的加强,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华人开的公司和工厂越来越多,如果会说柬语和汉语,这样的人就成了“香饽饽”,不仅在当地找工作非常容易,而且待遇较高。
更让陈秀耀感动的是,为了让他安全抵达广西华侨学校,洪校长决定亲自送他。今年国庆期间,洪校长和陈秀耀搭乘从金边市直飞广州的航班。到达学校后,校长临别时谆谆告诫他说:“要好好学习汉语,不要让你妈妈失望。”这句话成了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印尼留学生:想做中国的医学硕士
10月11日下午6时许,记者在广西医科大学国家教育学院见到了3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两名小伙子马志峰和陈瑞根都来自印尼首都雅加达,女孩庄雪露则来自苏门答腊岛旁的一个小岛。他们来中国学习有个共同目的:做印尼第一批留学中国的医学硕士。
谈及为何来中国攻读医学硕士,3位印尼留学生说:“中国的中医很神奇,现代医学也很发达,是学医的好去处。”据说,印尼医生的收入水平在该国属于收入可观的行业,本科毕业的医生月薪折合人民币约1000元,硕士生则达3000元至4000元,而此前在中国留学的医学硕士则还没有,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