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导航如何突破发展瓶颈
信息来源:慧聪网汽车用品行业频道
卫星导航产业化的形成,需要来自三方面的支持。首先,GPS行业的快速、良性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政策的导向。其次,技术的规范化与产品标准化的建立也很关键。最后是要在行业内形成一个有序、规范、良性的市场。
应该认识到的是, 虽然市场环境不尽完善,但是由于市场前景的召唤,车载导航市场的大发展是必然的。车载导航的增长在中国是很快速的,只是有一些原因妨碍了她的发展步伐。我们分析中国导航市场现有的不足的最终目的,也在于推动市场的发展。随着GPS技术在我国日益广泛的应用,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车载导航产品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车载导航必然形成巨大的市场。汽车导航产业需要从业者、用户加上政府的产业政策,三者良性互动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导航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面比较广,产业发展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时间,从事这方面的企业也需要有耐心。
我国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在近年来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国家发改委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专项”的实施;“北斗一号”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三颗星的布设完成及其对民用市场的开放;我国的GPS广域差分网建设的完成和中欧伽利略合作计划的开展,中国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进程业已启动,正逐步迈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近20年来数10亿元的民间投资为产业发展做好了铺垫。
政府需继续扶持几家大公司,使其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化,这样可加快行业标准的形成,继而带动其他地图公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尽快调整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制作政策,以扶持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此外,地图生产企业需要在地图质量上加大力度,提高地图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生产出真正的、让老百姓感觉实用的地图。从事这一领域的地图产品的制作及研发企业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应当联合这个产业链中包括导航应用企业、GIS企业等做好市场宣传工作,用户是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基础,只有用户认可了,才能促进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只有对电子地图的应用形成了潮流,市场才能被充分挖掘。而目前国内的现状还停留在各个专业企业之间的交流。最后,在满足基本服务的条件下,地图生产企业应当有所专攻,例如针对运输行业(包括自驾车旅游的爱好者),用户需要的主要是路网图,包括高速、国道、省道及其低级别的道路,当然,首先要保证的是中国电子地图的详尽性和实时性。
中国在导航产业发展过程中与国外非常不同的一点是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在国外如日本导航电子地图可以完全按商业化模式运作,整个日本的导航电子地图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格式,这对促进导航系统的迅速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由于我国在地理信息领域的严格规定,这一部分工作不可能完全通过商业化运作模式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国家出面组织,投入必要的资金和人力,形成统一标准,尽量按统一标准完成全国范围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的制作,并维持一定频率的更新,并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向市场开放,这将对促进我国导航系统的迅速发展,形成一个大规模的产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业界普遍认为,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以及相关单位的努力下,曾经的地图发展瓶颈正被打破,局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几家电子地图厂家已经成长起来。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外三家最大的导航地图企业,只有一两家在10多年后实现了年度盈利,而中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如北京的四维图新技术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国外企业10年的发展历程。”
专家预言,2007年到2008年将是中国导航产业市场迅猛成长的时期。当导航产品如同手机一样携带方便、使用便捷、由奢侈品变为日用消费品时,中国导航产业将迅速发展,并日趋成熟。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导航产品的认知度逐步提升,导航电子地图产品的不断完善,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的普及,导航市场必将进入一个全面开花的辉煌时代。
(杜伟 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