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战略加速布局 引领长虹战舰寻找蓝海
长虹一年来一直在转型,目的是要实现3C战略。经历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之后,长虹的产业体系已基本明晰。
近日,中国家电业“龙头”长虹发布了自己在3C时代的新品牌形象-“快乐创造C生活”。旨在依托3C产业布局,通过全新的3C信息家电,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聪明、舒适、酷的生活。
显而易见,长虹正努力通过“C战略”实现品牌的跨越。
打造五大领域长虹3C帝国成型
据悉,长虹的新战略是将全力打造5个领域:信息家电产业、IT产业、通讯产业、网络产业、内容与服务产业。
目前,长虹在上述领域都成立了相应的公司来运营相关3C产业。其中,信息家电产业有长虹数字平面显示公司和长虹电视公司等;IT领域有长虹去年并购的长虹朝华、四川微虹等;通讯产业由刚获G、C两网牌照的国虹通讯来运营;网络产业则有长虹网络公司;内容与服务方面则由长虹信息技术公司牵头。另外,长虹还有空调等已成型的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长虹将其看家本领彩电产品分为两公司运营:长虹数字平面显示公司负责平板电视;长虹电视公司则负责传统的CRT电视。
另外,长虹朝华与长虹其他IT子公司的区别是,其为分销、集成、数码和数字家庭解决方案四个产业方向;而四川虹微则是微电子领域,向上游的芯片等领域进军。广电领域的长虹网络公司则提供机顶盒等产品。
经过这样的部署,长虹宣称,其已能提供除传统家电、IT产品之外的包括网络电视、IPTV、个人娱乐产品在内的3G融合产品。
上述调整都显示除了长虹新帅赵勇的新政蓝图:由传统家电制造商向“3C融合的终端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内容服务商”进军。赵勇手中的长虹3C帝国宣告诞生!
三大领域突破为长虹带来良好的业绩回报
四川长虹2005年年报显示:2005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61亿元,同比增长30.53%;实现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 107.74%。在中国电子行业2005年整体发展放缓、利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107.74%的净利润增长率,使四川长虹再次成为行业最大亮点。
证券人士分析指出,四川长虹2005年的彩电销售收入在保持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其在整体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首次降到70%以下,拥有 580.09%增长速度的长虹新兴IT产业,为长虹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巨大的能量。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已让四川长虹开始从根本上摆脱多年来“命系彩电” 的单一模式,完成对“彩电”的“减负”;四川长虹已在以3C融合为特征的新兴业务领域找到了强劲的支点,并正逐步形成持续、稳定、多元的利润源。
家电企业如何走出微利时代的泥潭,如何让企业获得最佳利润健康发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长虹集团总经理刘体斌时,把长虹的成功归结为技术、概念和渠道的三大创新。
目前,长虹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已造就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集成电路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就目前中国的彩电业而言,这三大技术能力是行业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
三大核心技术创新引领长虹战舰寻找蓝海
据了解,长虹通过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已造就三大核心技术能力---以虹微公司为主体的IC芯片开发能力;以长虹国家级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以长虹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的工业设计能力。应该说,三大技术能力是行业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头。长虹在技术领域的强势地位,将为自己谋得巨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长虹的技术路线图里,长虹设置了技术创新战略的中长期规划。短期来看,2006年,长虹技术创新项目涉及创新管理提升、创新平台支撑、重点共性技术攻关、重点技术开发等方面;公司将设置600万元技术创新项目总裁特别奖,并投入巨额资金加强重点共性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及异地研发基地建设,将在成都、深圳、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创研中心,形成以绵阳总部为中心的全球化创新网络。
2005年起,长虹开始尝试在几个新成立的子公司,试行股权长效激励机制。在美国拥有40余项发明专利、IC设计界传奇人物杨刚博士,从美国硅谷归来,毅然投身长虹;曾长期担任IBM、西门子、三星、美孚等国际巨头的设计顾问、世界一流设计大师高登·布鲁斯受聘长虹。
高登·布鲁斯 “回到用户”的工业设计理念,让长虹工业设计人员奉为经典:从用户最本质的需求出发,了解用户的生活状况、使用状况,不但可以完善产品既有设计,还将发现新的“机会点”---发现新的功能需求,甚至新的产品需求。套用时下最流行的术语,就是发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