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联姻“中华”面临角色转换,为求自保会否转战汽车电子?
业界日前流传,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这三大汽车生产商将极有可能联姻福汽集团。在福汽集团规划的这三大汽车项目中,中国台湾地区“中华”的作用令人玩味。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鉴于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在福汽集团有着11年合资的经验,并且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和三菱汽车乃至戴姆勒·克莱斯勒本身存在复杂的利益关联,因此,不管是戴姆勒·克莱斯勒,还是三菱,都必须得考虑中国台湾地区‘中华’的利益。”他认为,一旦戴姆勒·克莱斯勒和三菱插足后,中国台湾地区“中华”今后在福汽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以及三菱之间的角色将发生转换。对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而言,最直接的角色转换将要从三菱汽车入股东南汽车后开始。
中国台湾地区“中华”一位知情人士称,三菱入股东南汽车后,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要完成两大方面的转换。第一,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将更多地向销售渠道渗透;第二,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将转向下游配套厂商的建设。
据介绍,目前在东南汽车的经销商中,有大约70~80家由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持有股份,且大多实际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控股。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多企业目前还不敢正式公开。同时,由于中国台湾地区汽车市场相对狭小,生产制造难有大规模效应,出于利润考虑,汽车企业大多会向销售渠道和下游产业渗透。据称,中国台湾地区“中华”现在正在筹划在大陆进行汽车电子等大规模项目。
实际上,中国台湾地区汽车厂商普遍缺乏自主研发能力,没有车型导入,而不得不将股份转让,这也是其受困于这些跨国企业的一个重要影响。
不仅如此,按照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和三菱达成的远景规划,未来东南汽车将可能考虑定位为三菱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出口基地。中国台湾地区“中华”高层则表示:“现在很多中国台湾地区汽车企业正在考虑在大陆生产汽车出口到东南亚。”此前,中国台湾地区“中华”通过三菱的授权,一直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左舵汽车,车型主要为得利卡和一款微型车,并通过“中华汽车”在当地组建的经销商销售,年出口量大约在1000~2000辆左右。但是因为现在大陆“东盟加三” 的缘故,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大多达成协议互相减让关税,如今从中国台湾地区出口汽车到东南亚的优势不复存在。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台湾地区‘中华’在东南汽车的角色转换只是一个阶段。”今后待这三大整车公司全部成立后,中国台湾地区“中华”肯定要频频周旋于三菱和戴姆勒·克莱斯勒身边,而如何在各种利益上尽量得以保全将成为其面临的一大难题。此外,为了不至于重蹈裕隆汽车的覆辙,中国台湾地区“中华汽车”最现实的做法也应该是在整车生产上放手,逐步将公司重心转向汽车电子控制上、下游产业上。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