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欲断腕自救汽车产业(3)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全球汽车市场潜力空间不断缩小

全球汽车市场潜力空间不断缩小,也是美国汽车产业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2005年,美国的新车销量约1700万辆,只比上年增长了8万辆。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2005年欧洲车市表现萎靡不振,全年新车销量为1520万辆,比上年下滑0.7%;日本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2005年的新车销量是585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另据统计,去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6400多万辆,大约有30%的车没有卖出去。

有评论甚至认为,受交通问题、油价暴涨、环境污染三大瓶颈对汽车产业的制约,全球汽车产业可能正逐步进入夕阳产业。可以说,美国汽车工业目前的不景气,只是全球汽车产业渐入黄昏的先兆。

根本问题是未能满足用户需求

说一千,道一万,上述原因可能都不是最主要的。有业内专家指出,美国汽车业的根本问题是未能满足用户需求。美国主要汽车刊物《汽车新闻》的编辑柴尔德就说:“像福特、通用等汽车制造公司有着难以消除的高成本问题。但是我认为,它们的根本问题在于没有能够跟上用户的需求。”柴尔德认为,跟通用汽车和福特车相比,外国进口汽车更能迎合市场的口味。尤其在油价高涨的时期,节能的日本车占据了明显优势。

美国大型调查公司佐格比国际调查机构在去年11月发布的一份关于美国人希望拥有的汽车品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同样让底特律的汽车三巨头感到颜面无光。这个调查让人看到,眼下希望拥有丰田车的美国人最多,在它的后面是德国的宝马和奔驰、丰田的豪华品牌凌志、以及本田等。福特车在美国车中最受欢迎,但还是落在上面的外国竞争者之后,仅列第六,通用还在其后。这个调查结果跟记者的亲身感受非常相符。记者在美国经常开车外出,在路上看到的满眼都是日本车,美国本土汽车相对来说少多了。而且很多美国本土车,一看牌照就知道是从租车公司租来的,并非私家车。

像IBM那样转败为胜?

通用和福特最终能否摆脱破产倒闭的命运?虽然两家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了面临的巨大危机,并采取了很多壮士断腕的果敢举动,但是鉴于美国汽车产业面临的上述诸多复杂问题,眼下还很难说就一定能浴火重生。

记者曾经联系通用和福特两家公司,希望能够对通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瓦格纳和福特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福特进行采访,面对面向两位掌门人讨教他们如何挽狂澜于既倒,并倾听他们对破产传闻四起的感受。不出记者的预料,采访申请信发出去以后都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记者当然能够理解通用和福特当前的沉默和低调。在这样一个大厦将倾、前途未定的时刻,他们又能够对媒体说些什么呢?

有人说,让通用和福特的两位老总温习一下IBM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的成功经历,或许能鼓舞它们转败为胜的信心。当郭士纳1993年走马上任之时,媒体纷纷将IBM这一全球计算机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描述成“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但凭借超人的智慧、创新和探索精神,郭士纳终于成功地拯救了IBM,“蓝色巨人”得以再现辉煌。谁敢说,IBM的历史就一定不会在通用和福特重演呢?

信息来源: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