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桥梁技术发展状况介绍及呈现特点分析

王朝厨房·作者佚名  2007-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目前,钢梁、钢拱的最大跨径已超过500米,钢斜拉桥为890米,而钢悬索桥达1990米。随着跨江跨海的需要,钢斜拉桥的跨径将突破1000米,钢悬索桥将超过3000米。

桥型不断丰富。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桥梁技术经历了一次飞跃:混凝土梁桥悬臂平衡施工法、顶推法和拱桥无支架方法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竞争能力。斜拉桥的涌现和崛起,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极大的生命力。悬索桥用钢箱加劲梁,技术上出现新的突破。

结构不断轻型化。悬索桥采用钢带加劲梁,斜拉桥在密索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开口截面,使梁的高跨比大大减少。拱桥采用少箱甚至拱助或桁架体系。梁桥采用长悬臂、板件减薄等。这些都使桥梁上部结构越来越轻型化。

箱梁内力计算更切合实际。对于箱梁,必要时用考虑约束扭转、翘曲、畸度、剪滞的内力。由于剪滞的影响,箱梁顶底板在受弯情况下,其纵向应力是不均匀的,靠箱肋处大,横向跨中处小。

箱梁温差应力的计算。箱梁由于架设方向及环境的不同,会承受不同的温差。温差应力必须考虑,在特定的情况下,温差应力很大,甚至超过荷载应力。因此,必须按照现场可能出现的温差,计算内力,加以组合,进行配筋。

按施工步骤计算恒载内力。按结构的最终体系计算恒载内力,往往并不是实际的内力。必须按照施工顺序,逐阶段地进行计算,在计算中考虑混凝土龄期不同的变化收缩影响。这样,既得到了各施工阶段的控制内力,又得到了结构形成时的内力和将来的内力。

20世纪80年代,逐跨拼装法在国外得到较多的应用。美国LougKey桥101孔,每孔36米,用可移动杵架,用浮吊将梁块件放在杵架上就位,一次张拉,完成整孔,每周完成3孔。

斜拉桥自1955瑞典建成第一座现代斜拉桥——跨径186.2米的Stromsund桥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了,斜拉桥的发展并开始出现多跨斜拉桥,结构不断趋于轻型化;从初期的钢斜拉桥,发展为混凝土梁、结合梁和混合式斜拉桥。跨径不断增大,跨径1000米以上的斜拉桥在不久的将来即会出现。

信息来源:筑养路机械行业动态与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