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购初期可采取快收快销
自进入9月份以来,随着各地新棉的陆续采摘,各地都有棉厂开始入市收购,但今年国内棉厂入市明显谨慎,至今棉区大部分棉厂还未参与收购。不过,也有对市场比较看好者,甚至部分地区还盛传棉花要上涨的消息,极少数棉厂已经提前入市收购。从全国形势来看,现阶段大部分地区棉花收购主体品级为四级,收购定价在2.50-2.60元/斤之间,但新棉水分普遍较高一般都在15%以上,衣分率也不高多在36%以下,北方地区棉籽售价较高一般在0.70元/斤左右,皮棉加工成本在12400-12700元/吨,实际销售价12600-12800元/吨,棉厂基本可实现顺价销售;而在南方地区棉籽售价仅在0.55元/斤左右,皮棉加工成本则高达13000-13300元/吨,棉厂明显入不敷出,所以南方参与收购的棉厂明显少于北方。鉴于当前国内棉厂新棉收购较为矛盾的心理,笔者仍认为,棉厂采取“快收快销”策略仍不失为首选。
目前,尽管已到传统纺织旺季,但棉纺、面料乃至整个纺织市场仍呈现不温不火的态势,中美、中欧纺织品出口谈判“一波三折”,至今欧美设限、人民币升值仍压得国内纺织业透不过气来,原棉需求一直萎靡不振。国内纺织市场的弱势格局将可能随时波及棉花市场,入市各棉厂正承受着降价风险,加快皮棉销售步伐,及时回笼资金,则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9月中下旬乃至到10月份正值国产新棉集中上市期,往年每逢此时,由于巨大的市场压力,无论是皮棉销售价还是籽棉收购价都有顺势滑落的现象。去年“十一”期间,皮棉(标准级)销售价格忽然有13200元/吨的水平骤跌到11300元/吨左右,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多数入市棉厂都发生了严重亏损,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未囤积而随行就市及时出货的棉厂则基本无大碍,所以,今年入市棉厂坚持“快收快销”仍不失为上策。
当前,也有分析师认为,本年度,由于全国性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不少棉区又遭遇干旱、阴雨以及台风等不良天气,棉花减产较为严重,甚至部分棉区棉花减产幅度高达25-30%;另外,由于今年棉花种植期推迟,新棉规模上市时间可能延后,也将给国内市场棉花供应造成紧张状况,后期国内棉花价格有望出现上涨局面。国内棉厂适时入市参与收购,则有利于占据市场,打开棉花购销通道,盘活资金,使企业运营实现良性循环,一旦市场形势好转,即可占得先机。可见,当前一些棉厂一味退市观望也并非为明智之举。
棉花作为一种特殊的流通商品,其价格波动频率和幅度向来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当前比较敏感的时期,价格走向变幻莫测,入市棉厂保持谨慎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切记一定不要把棉花购销战线拉得过长,要尽量压缩经营规模,做到棉花购销“短、平、快”,确保船小好调头。另外,笔者还要提醒有关棉厂在棉花销售中也应以现款结算为主,尽量避免有过多赊欠现象。棉花价格出现下跌时,棉纺厂家一般是不愿“高价付帐”的,而一旦棉花价格出现过高的上涨,棉纺厂家因难以承受压力,也可能迟迟不予“兑现”。
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