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配额:公平或效率?
在经历了两次业绩分配和招标分配之后,记者从广交会上独家获悉,关系到数百亿美元出口总额的纺织品服装配额分配机制正在酝酿新的重大“变化”。
17日至18日,商务部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在广交会上连续召集我国20多家主要纺织品生产及贸易企业进行座谈。在这两次会议上,“尽可能用完每一件配额”成为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商会的共同原则。
配额令大中小企业感受不同
对于中国纺织品厂商来说,今年举行的99届广交会有点“一觉回到两年前”的感觉:在经历了去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引发的出口大潮和中欧、中美贸易争端后,“配额”一词又重新成为中国厂商和海外采购商谈判桌前使用最频繁的名词。
根据2005年签署的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2008年前我国相关纺织品的出口年增幅被限定在8-12.5%和10-17%之间。商务部随后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将协议量的70%按照企业出口业绩进行分配,另30%分两次公开向市场招标。
广交会连日来的成交状况显示,配额制度保证了纺织品贸易能相对平稳开展。广州市纺织品工贸联合进出口公司总经理黎国能说:“配额确定之后,公司可以根据分到的数量接单,采购商也可以放心下单,预计这次欧美客商来得会比较多,成交会比较理想。”
好消息是,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对欧美出口服装单价有了大幅度的攀升,统计显示,其中对美上升了15%,对欧洲上升了28%。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说,为了用好有成本的配额,企业自然要卖高档商品多赚钱了,“这是一个好趋势。”
业界一般认为,现行的“业绩分配+招标分配”机制比较有利于大型企业和外贸集团,而生产工厂和中小企业获取较多配额的可能性偏低。黎国能就表示,广纺今年拿到的配额就比较理想;总部位于北京的中纺国际服装公司部门经理宋书成说,该公司长期以来从事外贸,配额相对而言不构成大问题。
配额制度同时直接约束了中小企业参与外贸的可能性。据统计,我国2005年共有三万多家企业从事出口,但只有八千多家参加第一次投标,七千家参与第二次投标。
尽管如此,现行的分配体制还是让许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感到不满。一些企业认为,现有机制按照“全球业绩”而非主营市场业绩分配容易造成配额成本的浪费。业界翘楚、上市公司江苏舜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小建说:“很多企业以往主要对日本、韩国等无配额市场出口,也能按照出口业绩分到欧美市场的配额,现在看来这些配额很多都被浪费了,或者被倒卖,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成本。“
商务部考虑修改分配机制
纺织品商会有关人士说,从去年分配机制一出台起,企业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反映自身实际情况,目前商务部和商会也开始考虑对制度进行修改,以更好的符合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需要。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姜哲说:“配额体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我们考虑是根据企业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纺织业界人士向记者分析指出,现行分配机制的主要立足点是“公平公正”,通过业绩杠杆和电脑操作,尽量减少招标过程中的腐败环节,但是部分环节设计的“偏离了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造成了不少弊端,已经在过去的3个月中对企业产生了困扰。
1至2月的统计显示,我对美国纺织品出口清关率最高的品种也只有不到17%,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表示,“考虑到一季度不是出口淡季,这个比率还是相对比较低的,尽管原因有很多,比如同美国签定协议时间比较晚,但也说明配额使用率还是要提高。”
一些企业则批评说,为了追求公平,现行机制的分配结果过于琐碎,增加了交易的难度,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山东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第一次招标的时候,该企业某种类产品只获得了46件,“根本没法操作,连卖都不好卖,简直是个笑话。”
此外,由于配额可以交易,一些企业认为存在中介结构囤积居奇的情况。据企业反映,广东深圳等地就有一批公司和个人通过各种渠道“报高价”获得配额指标,然后转卖:“如果说一百元一件‘标’下来了六件,他们就敢喊出两、三百元一件转卖,只要卖出一小半就赚够了。”
据记者了解,在17日商务部召开的座谈会上,高虎城副部长专门就配额体制问题听取了企业的意见。18日上午,商会也召集了更多企业,希望就分配机制的调整方向展开更充分的交流。同时,记者注意到,由于事关重大,在交易会上,商会负责人也多次前往主要企业的展位主动听取企业意见。
第一原则:最好把配额使用到99.99%
配额究竟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对它的回答却在决定分配模式的同时,直接影响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外贸态势。
作为有着四十年经历的“老外贸”姜哲说:“我认为配额就是市场份额,就是成本,企业开发出的市场,别的企业也要进入,对不起,拿钱来--配额决不该成为无代价的东西。”
业内专家认为,纺织品配额机制调整的方向就是“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点。”曹新宇说,现行的机制主要考虑的是“公平公正”的问题,因此在制度设计上强调了“全球业绩”而不是“主营业绩”、用30%进行公开招标等,但是现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散”所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现在的制度要改,但不会是根本变化,而是修订部分内容,寻求平衡。”
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一些企业提出的“希望将所有配额用于招标”和“所有都用于分配”的想法被付诸实施的可能性极低。姜哲说,前者将使得配额成本大幅度上升,也否定了各企业已有的努力;后者忽略了市场的动态变化,对大部分企业来说缺乏公正。
据记者了解,主流意见认为,本次分配机制的修订应当以“尽可能充分使用所有配额为第一原则”,其次才是考虑“尽可能降低配额使用成本”。曹小建说:“这些明明是中国政府、商会和企业费尽心机弄来的市场,却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浪费了,只能让别的国家占领,这是企业最不能接受的。我们的配额都是企业用巨大成本换来的,政府必须制定合理机制让它使用到99.99%”
一些企业建议,机制调整应适当调整招标与业绩分配的比例,同时降低企业间配额调剂交易的门槛;一些企业则建议说,应当同时考虑全球业绩和欧美业绩,将两者加以协调,给出适当比例。 http://www.texindex.com.cn
http://www.texindex.com.cn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