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线关键看产品定位
由于生产线的经济效益直接取决于玻璃尺寸的面积,因此比较各代生产线玻璃尺寸面积是比较其生产效益非常有效的手段。右表给出五、六、七各代生产线上比较典型的玻璃规格以及相应的投资规模。
从2002年起,日本、韩国、中国投入巨资建设5代及5代以上TFT -LCD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的或正在建设的5代线有12 条,6代线有4条,7代线有4条,而8代线也有两条列入议事日程。
关于五、六、七代线之间技术上的差别,现在有关公司很少披露,业内一般认为单从阵列、制盒等通用工艺技术角度来看不应该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代数越高,对质量控制要求越高,对净化环境要求越高,否则成品率将受到影响。
如果说不同代数之间有技术差别的话,不如更确切地说是最终产品之间有技术差别。5代线、6代线和7代线之间阵列制作大同小异,但是不同的最终产品,其性能指标要求不同,相应地液晶排列模式不同,所用液晶材料和成盒工序的工艺路线也就不同。
5 代线和5代以下生产线以生产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为主,可采用标准TN模式或低阈值TN模式,对液晶材料某些参数的要求相对要低些;而6代线、7代线或更高代数生产线则以生产电视为主,为提高产品的视角和响应速度,要采用面内开关模式(IPS、FFS)或垂直排列模式(VA),对液晶材料参数的要求相对要高点。
不同代数之间的区别还主要反映在设备上,7代线与5代线相比,其加工的玻璃面积增加了许多(是5代线的3倍),大部分设备都要相应加大尺寸,随之而来的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三星与SONY合资(S-LCD)的7代线,2004年底传出因曝光机问题影响量产时间近4个月,就是一个例子。曝光机问题一度困扰着几乎所有6代和7代线。再有,例如工件在生产线上的传递,5代线还是靠机械手,可是6代和7代线不得不用传送带,从而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就设备而言,6代和7代线之间的差别比起它们与5代线的差异要小些。
对于5代和5代以下的生产线,彩色滤色膜可由专业公司提供,但对于6代和7代线,由于运输等原因,彩膜生产线内置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会增加投资预算。
由此可见,对于5代、6代及7代线而言,很难说谁一定更先进,而谁一定就落后,关键还在于产品定位。